夜间
笔趣阁 > 大宋文魁 > 第529章 弱宋弱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唐卿刚回到家坐下,下人来报,说枢密院都承旨刘直方求见。


张唐卿不敢托大,立刻带着杨文广向大门外走去。


刘直方等了片刻,看到张家竟然开了中门,花白的胡子和眉毛一起动了起来,看来心情不错,对张唐卿没有以上官自居而高兴。


“下官刘直方,见过正旦使。”


张唐卿一把托住刘直方说道:“刘大人折煞晚辈了。”


刘直方是个爽快的性子,你敬我一尺,我必敬你一丈,推开张唐卿的手,郑重的拜了下去,“私下里,我年长一些,但今日乃是贺正旦副使拜见正使,礼不可废。”


张唐卿无奈,只能微微侧了侧身子,受了刘直方的半礼。


“刘大人,请进,正好杨文广也在这,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启程的事情。”


“全赖正使大人安排。”


张唐卿拉着刘直方和杨文广进了中堂,三人商议了半天,才把事情定好。


“去古北口吊唁杨太尉,下官没有二话,不过,如果从析津府绕道,可能需要的增加五天时间,那咱们要加快速度才行。”


“既如此,我们明日动身。”


张唐卿送走刘直方和杨文广,又收拾了一番,趁着太阳的余晖,向宫门走去。


杨怀敏远远的看到张唐卿晃悠过来了,赶紧弯下腰,“大人,奴婢来迎你了。”


“吆喝,你杨大都知也要迎人了?”


“哪的话啊,我就是成了都都知,也还是以前那个杨怀敏,您进宫,奴婢必定要亲迎的。”


张唐卿笑着说道:“行,成了内侍省副都知,说话都利索了。”


如今的杨怀敏可了不得,成了内侍省副都知,管勾皇城司公事,一下在宫里的地位抖起来了。


“嘿嘿,都是您和圣人照顾的好。”


“混账,圣人是乱叫的吗?当心隔墙有耳。”,张唐卿是真生气了,虽然杨怀敏和刘莹算是有渊源,但也不能口无遮拦,“圣人”一词,乃是皇后专用,刘莹只是婕妤,永不了“圣人”的称呼。


“是,是,奴婢的不是,不过在奴婢的心里,婕妤就是圣人,就是皇后,别人谁来当皇后,奴婢也不认,只认婕妤。”


“以后小心些,婕妤最近胃口怎么样?”


“胃口好的很,凡是婕妤所用,奴婢都亲自上手,防止有宵小趁机祸害婕妤和小主子。”


张唐卿拍了拍杨怀敏的肩膀,说道:“你和婕妤是一体的,婕妤好,你就好,婕妤要是落了难,你杨怀敏也别想着独善其身。”


“是,是。”


宫里,赵祯罕见的没有去垂拱殿办公,而是在慈元殿内陪着刘莹。


“哎吆,朕的便宜姐夫来了。”


张唐卿笑道:“能得官家一声姐夫,可当真不容易啊。”


刘莹穿着寻常百姓的背子,背子又作褙子。其形制为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下长过膝。


刘莹的模样,有点像普通百姓家的小媳妇,不像宫里的贵人,刘莹放下手中的女红,给张唐卿斟了一杯茶,“姐夫怎么今日进宫了?”


“跟官家辞行呢。”


刘莹一愣,忙问道:“这就走?姐姐和婵儿应该快生产了,就不能晚几天再走?”


“晚不得了,臣还要去一趟古北口。”


赵祯问道:“你们打算去吊唁杨太尉?”


“臣有这个想法。”


赵祯想了想问道:“要不要让礼部派人跟着?”


一旦礼部的人跟着一起去吊唁杨业,这场吊唁活动将会从使团吊唁,上升到国家公祭,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国家公祭,代表着朝廷对武将的认可,代表着朝廷在提高武将的待遇,这与大宋以文御武的政策不相符。


别忘了,当年杨业绝食而死时,朝廷只不过辍朝几日而已,并未进行过朝廷层层面的祭奠活动。


赵祯已经看到了以文御武的弊端,他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但从目前的状况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


张唐卿琢磨了会说道:“官家,现在不是好时候。”


赵祯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是啊,不是好时候。”,面对这种情况,赵祯也无力改变,“朕有点事情要交代一下你。”


刘莹非常识趣的站起来,“官家,姐夫,你们聊。”


赵祯笑道:“我就喜欢刘莹这一点,从来不会插手朝政,等莹儿给朕诞下龙子,朕一定把莹儿封为皇后。”


张唐卿笑了笑,没接话。


“虽然爱卿为贺正旦使,想必爱卿也知道你此行的任务并不单单是贺岁吧。”


张唐卿立刻郑重的说道:“臣明白,檀渊之盟,是陛下心中的一根刺。”


“是啊,虽然先帝订立檀渊之盟,但朕认为,大宋的岁赐,就是在打朕的脸。”


“每年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放到大宋来说,哪怕放到臣家中来说,都是小钱,但臣觉得,虽以岁赐之名,实为保护费之实,这是咱们君臣的耻辱。”


赵祯噗嗤一笑,“保护费?亏爱卿想得出来,不过别说,保护费这个词非常贴切。”


“朕最低底线,岁赐不得增加。”


张唐卿忽的一下愣住了,搞了半天,赵祯的目标竟然是不增加岁赐?而不是取消岁赐?


“朕和东西两府商议过了,虽然咱们消灭了辽国南京道八万人马,但毕竟辽国入侵在前,我们乃是被动防御,所以,这笔账,咱们大宋不能认。”


张唐卿吃惊的看着赵祯,完全想不通,为何大宋占据了上风,而满朝文武竟然生怕辽国因此而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