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 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所周知,一代名相魏征在其人生道路上一共侍奉过六主,这要是放在过去,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背叛,理应背负历史的骂名,饱受后人的诟病。


但魏征不但没有受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的蔑视,反而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据《旧唐书·魏征传》中记载,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心痛不已,并且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陛下!”魏征看到这儿,眼泪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他实在是太感动了。


“六...六个???”关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他这个年代,侍奉三个主公的吕布,已经被自己的老三弟给骂成了“三姓家奴”。


要是让他知道魏征一共侍奉了六個主公,指不定得骂出什么更难听的话。


【咱们先来看看魏征跟了哪六个人。】


魏征的脸一下垮了下来,他感觉苏迁就是在针对他...


【魏征的父亲是北齐屯留县令,后来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


魏家虽然落魄,但魏征少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


魏征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可以说是纵横家。他的口才一流,嘴若悬河,滔滔不绝,见解精当,议论准确,有理有据。】


【魏征不仅能说,而且他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后来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就邀请魏征,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


元宝藏,就这么成为了魏征跟随的第一个主子。】


【元宝藏这人跟另一伙人起义军,也就是瓦岗的李密来往密切。


而且元宝藏这个人有个优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太过弱小,而且本人也没太大的本事,于是他就投靠了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


李密在知道之前元宝藏和他往来的书信都出自于魏征之手后,于是李密便任命魏征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因此,李密就成为了魏征跟随的第二个主子。】


【可惜李密非人中之龙,他并没有支持太久就被王世充击败,然后投降了李唐,魏征也顺势归降了唐高祖李渊。


所以,李渊是魏征的第三个主子。


不过魏征虽然归顺了李渊,但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自请去招降山东河北徐茂公的数十万义军。


李渊想都没想,立即批准。


徐茂公其实早有归顺李唐的意思,所以当魏征来到山东规劝徐茂公后,徐茂公就非常愉快的率领五万精锐投降了李唐。


但彼时魏征还留在黎阳,却不想,第二年黎阳被窦建德攻陷,魏征被俘了。


窦建德也曾经举兵反隋,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


窦建德这个人也知道魏征才华横溢,起用魏征为中书舍人。


所以,窦建德是魏征的第四个主人。】


“这魏征也是个有趣的人,把道士顺遇而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在我看来,这其实还是因为魏征有真材实料,否则再怎么随遇而安也活不了太久。”


“这位兄台说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有真才实学的人,走到哪里都不怕失业!”


【一年以后,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魏征又重新回归李唐。


一回到长安,魏征就被太子李建成邀请。


就这样魏征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而太子李建成则成为了魏征的第五个主子。】


【之后魏征向太子提出争夺天下的三条策略:


一是争取带兵打仗,提高自己功绩声誉。


二是挖解秦王府人才,要么重金收买,不接受就调离京城和秦府。


三是及早决断,先下手为强。


说白了魏征就是劝太子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可惜,李建成没听,唯唯诺诺,就是不行动,以至于被李世民抢占先机。】


【当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见到魏征后当场就责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家兄弟?”


谁知魏征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的说:“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有今天?”


言下之意是,如李建成听他的话,哪有他李世民。


所有人都被老魏的这一句话给吓出了一身冷汗,唯独李世民却非常的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


东宫与秦王的斗争没有是非,也无关乎道德,只有一个谁先下手,谁就笑到最后的问题。


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解释,魏征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很明确,无非就是各为其主而已。


魏征的“狠辣”正好证明了他是真心为太子办事的,对于这样竭忠尽智,有十分有眼光和能力的人,李世民是非常欣赏的。


从此,魏征得到了李世民重用,成为谏官,尚书左丞(相当于宰相)。


而李世民,也就成了魏征第六个主人,也是魏征最后的主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下,魏征竭尽全力,为国呕心沥血,为李世民个人问题操碎了心。


终于,魏征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自己也成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嘴角一抽,颇有些委屈的说道:“其实他不用那么操心朕的个人琐事的......”


【从魏征这一生的经历来看,虽然他六易其主,但其实每次都是被迫的,并非是他主动。


而且每次更换主公后,魏征都会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一个臣子应该做的本分。


无论是在李密手下,还是在李建成手下,或者在李世民手下,魏征都尽自己的职责和忠诚,坚守着一个臣子应有的操守。】


【而且魏征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


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谁当皇帝其实不那么重要。


同时,魏征还有两个长处:


一是他才本人华横溢精通政治,要么不言,一言必能中的;


二是他性格耿直,从不知道什么叫碰壁,什么叫后果,要么不言,一言必说个通透明白。


这第二点,唐太宗李世民感受尤其深刻。】


李世民哭笑不得说道:“苏上神懂我...”


【魏徵曾经对唐太宗说过:“愿陛下成全魏徵,做良臣不做忠臣。”


太宗很惊异,于是问道:“忠与良,有何区别?”


魏徵说:“忠臣是只管提意见,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结果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让君主成为明君,自己成为良臣。”


太宗回答:“很好!”,并成全了魏征的想法。


而魏征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的原则,也始终贯穿他的一生,而且也做的非常优秀。


这恐怕就是魏征为什么六易其主,依然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