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儒剑仙 > 第一百二十八章:学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知书能感觉到,对方所散发出来的气息。


与自己之前发现的一模一样,比大儒更为浓烈和精纯的儒家正气。


但从那些人的反应来看,似乎对此很意外,显然那种气息,只有他才能感知。


是圣人手段吗?还是宗派儒家有意而为之的?


“宋兄,这就是宗派那位大才,传说中的圣人之后,与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啊。”这时候,身后的陆明见此情景,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外之色,显然有些想不到。


因为宗礼看上去真的太普通了,就如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看不出任何非凡之处。


不仅是他,就连曾庸和宁平等大儒,此刻眼中也透露着意外。


“应该吧。”


听到陆明的话,宋知书点了点头,却并没有开口确定。


此人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气息,以至于大儒都没办法看出来,想来也是一种保护的手段。


毕竟圣人之后,受到的关注必然非常多,而宗派儒家更将其视为希望。


不让人看出,也在情理之中。


既如此。


自己也不能多说,心里清楚就已经可以了。


而此时,会场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位圣人之后身上。


他们意外于对方的普通,不明白这样的存在,居然受到过圣人教导和看重,当然,这种心思只是在很少一部分身上,更多的人,在刚开始的意外后,眼神变得郑重起来。


尤其那老一辈的读书人更是如此,作为圣人之后,对方的特殊性,居然连自己都看不出来。


是宗派儒家的手段,亦或者对方本身就可以做到?


若宗礼自己就能做到这一点,那未免有些太过于匪夷所思了,才只是君子境,却连大儒都发现不了对方的特殊性。


而除那些儒家大人物之外,各大宗门的强者也在关注,眼中带着好奇之色。


圣人之后啊,谁都不能忽视,不说其他,堪堪是这个身份,就值得所有人如此,即便并非每一个圣人之后,都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对方,可是连圣人都夸赞过的。


下方会场中心,与之前李策玄出场的方式不同,宗礼在走出表明身份后。


并没有直接跃入下方,而是一步步下去,脚踏实地。


这个过程用了很久。


直至走到会场中心的位置,宗礼才脸上浮现出笑意,面向七位大儒微微拱手:“学生,见过各位先生,见过王兄,见过策玄兄。”


他的声音很平淡,看上去并没有任何情绪在其中,而在面对所有人目光时,更是镇定自若。


不说别的,堪堪这一点,就让一些大儒在暗中点头。


这并非强装出来的,而是发自于内心。


“宗兄。”


李策玄与王然相视一眼,并没有多言,直接回礼。


二人都是儒家年轻一辈的大才,算是人杰,自然也看出了对方的不同。


那种从容的自信,一般人身上根本没有。


“开始吧。”


而这时候,古云大儒开口了,三人都已经到齐,自然也可以开始拿出属于各自的学说,对此,他心里也是很期待的,毕竟这代表了未来的儒家,会是以后儒家的领军人物,若他们能够凭借各自的学说,走出属于自己的圣道,对于儒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古云大儒虽属南派,也希望南派在这次龙源大会上大放异彩,但首先,自己是读书人。


希望儒家后继有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三人拿出的学说。


若是能够让儒家一道再进一步,自然是更好的。


“是。”


三人闻言,微微拱手,同时脸上也浮现出郑重之色。


作为最先出场的王然,自然第一个开口,他属于北派,而北派向来最为推崇大成礼圣的理念,讲究有礼,所以他的学说,也是有关于礼的,名为《礼说》。


《礼说》之中的含义并不复杂,希望天下人都能够以礼为先,这样就有了规矩。


最后做到人人心中有礼,符合天地自然之理。


礼可修身,礼可定心,礼可明理。


这个学说一出。


顿时,顿时会场上负责评判的七位大儒当即点头。


以礼为学说,这在历代龙源大会上都是有的,不算新颖,也中规中矩,却却是第一次有人,直接将礼之一道,冠以每个人身上,也可作为新的学说。


所以在经过商讨之后,七位大儒一致给出了‘甲中’的评价。


是此次龙源大会开启后所获得的最高评价。


“这王然倒是聪明,礼圣乃天地间第一位圣人,亦为大成至圣,开创儒家一道,他以礼圣之理念,拿出新的学说,算是有些讨巧了。”


看台上,蜀山长老见此情景,不由开口,虽然自己修行的是仙道,但也研读过儒家典籍。


而儒家一道乃是礼圣所开创的,脱胎于礼圣的一些学说,自然没有人会反对。


否则,这不就相当于否定了天地间的第一位圣人吗?


“就算讨巧,但他的学说也有新奇之处,甲中的这个评价,算是名副其实。”旁边,太昊剑宗剑宫长老开口一笑,为了应对此次龙源大会,他也读了许多儒家的书。


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和建树,但毕竟有修行多年的经验,也能看出一二,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恩。”


蜀山长老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继续观看。


下方会场上,王然看到给自己的评价,不由皱了皱眉头,并非是不满,而是因为自己的学说,居然没有让七位大儒直接请圣裁,这就意味着,此次大会上想要拔得头筹,有些不可能了。


历次龙源大会,能夺得第一的学说,几乎都会请圣裁,也就是得到圣人意志认可。


不过对此,王然只是觉得有些遗憾可惜,微微躬身后走到一边。


他想看看另外两人能拿出何等学说。


“宗兄?”


李策玄转头,望向宗礼。


“策玄兄先来吧。”后者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报以一个笑容。


“好。”


李策玄闻言,当即深吸一口气,直接开口,他属于王派,而王派儒家的主张,便是以王朝为根本,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世界,人人都在这一套规则下生活,各司其职,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同。


而王派认为,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难以通过单纯的教化去引导,必须要管教才行。


能做到这一点的,便是王朝势力,制定规则,然后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就是王派的主张。


所以他们的理念,也只有王朝才能够做到。


李策玄所拿出的学说,自然也是与王派有关的,名为《王道》,只不过更加完善一些。


但这个主张,却让在场一些宗门强者们微微蹙眉,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所说的王朝,自然就是大周,当初王派圣人,正是辅佐了大周太祖,建立了那个天下共主的王朝,在某一段时间内,甚至于各大宗门都需要退避。


现在又有人提出这些,自然引起了他们的不快。


只是这是儒家盛会,即便对此心中有意见,也不会多言。


王派一脉,郑公文等大儒听到这个学说后,眼中不由露出欣慰之意。


李策玄的学说,也是经过他们教导,最后才成形的,绝对出色,即便放在历代龙源大会上也是如此。


果然,七名大儒在听到这一番学说之后,也是连翻点头,不过他们并没有急于给出评价,因为单单一个甲等,已经不可能了,必须要请圣裁。


毕竟这一学说影响很大。


“宗礼,李策玄学说,我们要请圣裁,不过这需要花费一些手段和时间,在此之前,你也可以阐述自己的学说,也就是说,你的与李策玄的学说,都可经过圣裁。”


此时,七位大儒其中一人开口,他的意思非常简单,便是接下来可能要角逐出第一了。


而对于宗礼,虽说看上去普通,但众人都知道,作为圣人之后,今日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所拿出的学说,必然也不同凡响,请圣裁是一定的。


倒不如让直接一起。


“是。”


宗礼听到此话后,点了点头,稍加思索后,便再一次开口道:“学生的学说,名为《人》。”


“各位先生都知道,我宗派学说,以人为本,学生得多年教导,也有自己的感悟,所以与王兄和策玄兄的完全不一样。”


说完这些,他便开始阐述自己的学说,正如宗礼之前所言,以人为本,讲究人人都可达到至善境界,而儒学的出现,便是引导每一个人,将每一个人平等对待之。


宗礼说的这些,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宗派了,而是扩大到整个人族。


所以几乎每个儒家读书人听到后,都已经明白,此次龙源大会的第一人,怕是已经出现了。


难怪被宗派隐藏多年,也不愧为圣人之后啊。


连一旁的李策玄,也微微摇头,知道自己的学说,对比于宗礼,确实不太行,甚至于无需请圣裁,以人为本,是整个儒家所追求和遵守的。


七位大儒相视一眼,也知道宗礼的学说更胜一筹,不过既然之前已经说了要请圣裁,那就不会妄下决断,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些学说,现在看似要出色一些,但须知,现在参加大会的,都是年轻一辈读书人,他们也会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完善,最终或许开辟出一条新的圣道。


这些,仅仅只是大儒,却不能完全看出来,需请圣裁。


事实上,请圣裁,不仅是裁定宗礼和李策玄的学说,同时还包括之前每一个参加的年轻读书人,也是每一次龙源大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诸位,准备开始了?”此时,一名大儒开口,示意可以请圣裁了。


其他人点头,只有古云大儒有些犹豫,他还在等。


“慢着。”


也就是在这时候,南派儒家一方的曾庸突然起身开口,然后望向身边的宋知书:“宋小友,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