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 第一百零三章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第一百零三章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严庄的提议,安禄山当然大为满意。可哪怕他没什么文化,也知道不应该表现得太过急切。


于是他在公式化地三请三辞后,于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半推半就地正式在在洛阳宫登基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定都洛阳。


而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比较有笑料的史盲鉴定器,但凡你听谁吹嘘说“香积寺之战”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叛军,就可以伸伸脚了。开打的时候距离安禄山称帝已经过去一年半,大燕皇帝都从安禄山换成了安庆绪。哪怕叛军之中就算是傻逼,也应该知道自己不姓唐改姓燕了。


至于说唐军八小时阵斩六万,这种话听听就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唐军拿的是光剑和人信砍呢。有详实资料佐证的第一次单方面每日阵斩六万的战役,还要追溯到1916年的索姆河,那还是在毒气弹、火炮与马克沁,还有英军将领送人头式冲锋多方面加持下的伤亡数字。


更有甚者把这次战役吹成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这种史盲真真是够了。你说他是唐军的转折点?不对啊,唐军赢完长安赢洛阳,但是在邺城大败亏输,从此陷入三吏三别中的无限制征兵征发徭役的惨剧……你说他是叛军的转折点,那更不对啊,叛军也是在打完邺城后喘的气啊。


这场战役的最大影响,就是打赢了这场战役,而实际上官方的名字也不叫香积寺之战,明明是叫“收复长安之战”。


如果说在整个收复长安的过程中斩杀六万叛军,那还是合情合理的。


话题转回到当下,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到了长安。但长安人民的心很大,这个年依旧是张灯结彩灯红酒绿地该过就过,甚至比安禄山反叛之前过的还开心。


让他们开心的原因无非有三个:第一,李隆基终于退位了;第二,杨国忠等一干奸贼被流放或是被处死,大快人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宗皇帝他如闪电般归!来!了!


那个男人,他回来辣!


所以这个年不止是庆祝过年,更有庆祝太宗陛下显圣的意思在其中。


对于李隆基的评价,长安人现在逐渐放飞自我,关于李隆基的各种笑话层出不穷,除开最早李清编出的那个“大唐得救了”之外,还有诸如什么如果十五年之前有人把他弄死的话,那他这一死对于大唐的贡献比他后半生加起来还要多。


还有什么“他提高了朝堂的平均年龄,却降低了平均智商”,这话一听就是李清编的。


良家子们每天都盘桓于县衙,或是禁军衙门,所求的就是能不能从个军,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着太宗皇帝平个叛,横扫不臣。


被良家子们骚扰得烦不胜烦人的衙门无奈之下,只得去询问李世民的意见。


李世民在综合考虑了潼关的实际情况以后,下旨好言安抚良家子们的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才止住了从军的风潮。


在安稳地度过正月十五后,叛军在安禄山的亲自带领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一路向潼关进发。


不是没有传言传到安禄山的耳中,可他压根儿就不信什么太宗皇帝显灵,更不相信李隆基会被轻易地就废黜皇帝位。


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唐庭的疑兵之计,想要让他忌惮从而放弃进攻潼关,他可太了解李隆基了。那老头虽说是个好忽悠的老糊涂,但他却像一只老蜘蛛一样蛰伏在大明宫,无论长安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洞悉的一清二楚。


既然唐庭放出烟雾弹,那必然是潼关空虚,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得知叛军向潼关进发的消息之后,李世民回到贞观朝,将李靖、程咬金以及尉迟恭带到天宝十五年,打算趁着这个时机,一举击破叛军,平定叛乱。


唯一可惜的是,目前还未开放军队进入其他位面的通道,不然的话李世民必然要把玄甲军带到这里。


二月初三,安禄山所部抵达陕州。


岘山之上,李世民早已安排好人马设伏。他带的人不多,只是挑选了五百精骑。论性质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如果安禄山的人上套那属于意外惊喜;如果不上套的话也没什么损失。


“贤弟,可敢与我一同前去那叛军行辕?”李世民翻身上马,对李清发出邀请。


“我就不去了吧。”李清闹着后脑勺,干笑着说道,心想这种事儿伱还非得带上我?


“哦?贤弟莫不是怕了?”李世民畅快地大笑着,能在口头上在贤弟这里找回场子实属不易。


李清翻翻白眼,也不在乎什么面子,很明确地告诉他:“对,确实有点怕。”


“那我就不强求贤弟了。”李世民也不强求,打马扭头就要走。


李清连忙喊住他:“你等会,我又不会骑马……你等我整辆车跟你去。”


“战阵之中,又怎能坐马车?”李世民不禁失笑道:“贤弟还是在此处等候,待为兄去去便来。”


说着,李世民扭转马头,带着拎着一根长得像加长版马桶刷子一样的兵器的尉迟恭策马而去。


李世民跑了没两步,就听后面传来了奇怪的轰鸣声,他扭头看去,一个看不太清楚的奇怪铁匣子正带着滚滚烟尘向他驶来;等到他抽出箭矢张弓搭箭之时,也来到了近前。那铁匣子的肚子里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贤弟李清。


“李哥!”


李世民眼瞅着李清把铁匣子一侧透明的东西弄下来,抻出头探头探脑地和他打招呼。与此同时,那奇怪的铁匣子还发出刺耳的噪音。


“贤弟,这是何物?”


虽然不认识这铁匣子是什么,但这充满阳刚霸气之美的东西,还是在第一时间深深地吸引住了李世民的注意。


“我这也是马!”李清大声说道。


“马?我看可不像!”李世民凑过去,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上摸摸下摸摸,他座下的马也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在拒绝和这个“同类”认祖归宗。


尉迟恭也凑上来,上拍拍下拍拍,笑着对李清说道:“秦王,俺老黑也觉得不像,这马看着也没嘴,他应该不吃草料吧?”


“当然不吃,这就是刚刚我说的车,名为‘悍马’!”李清十分隆重地介绍道。


“悍马?果然勇悍!”李世民的眼睛锃光发亮,满是艳羡地看着李清的宝驹。


李清当然知道他是啥意思,便笑呵呵地和他说:“等打完仗,这车就送你了,但前提是你得学会怎么开。”


“哎呀呀,贤弟啊,有道是君子不夺人所爱……”李世民嘴上还在谦让着,实际上已经在想要不要给昭陵六骏加到七骏,就刻这个“悍马”!


李清斜了他一眼:“虚头巴脑的,你要是不要的话那就算了啊!”


“哎,贤弟,我就是和你客气一下,你说说你,怎么这么不识逗啊!”李世民不禁急了。


“害,送你送你。”李清笑嘻嘻地说道,“没和你开玩笑哈李哥,我真不会骑马,就会开开车……这车目标有点大,别再把叛军吓跑了,一会我站边上看着就行。”


“没问题!”李世民伸手和李清击掌:“就这么定了,回去之后,贤弟可要教我开车!”


李清还没说话,那边尉迟恭涎着脸凑了上来。


“秦王,您看这……”


“蒸馍,你也想要啊?”李清看着这黑高达一样的汉子一脸娇羞地看着自己,有点儿起鸡皮疙瘩。


尉迟恭憨憨一笑道:“哈哈……秦王果然厉害,一眼就看透俺老黑在想什么……其实要这么个,嗯,悍马,也不是目的,主要是想在程老妖精面前显摆显摆。”


“没问题啊,但这样的不行,只能送你个比这个小点的。”李清伸手拍拍尉迟恭的马头:“毕竟你也不想僭越吧?”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尉迟恭一张嘴咧得跟荷花似的,“那就谢谢秦王了!”


一路上闲聊着,没多久就到了叛军驻扎营地的不远处。


“李哥,你们先去。”李清想了一下,从包里掏出一只扩音器,还有一张被滑轮改造过的劲弓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那张弓,轻轻一拉便拉了一个满月。


“这弓不行啊贤弟,忒轻。”李世民把弓递了回去。


李清没接,而是说道:“你试试放支箭上去。”


李世民依言照做,张弓搭箭一气呵成,对着一旁的树木便是一箭。


滋嗡一声,那支箭将树木射了一个对穿。


“嘶……这弓……”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弓,越看越觉得爱不释手。


这对于一个善射的男人来说,简直如同稀世珍宝一般珍贵。


“那边的是扩音喇叭,你按上面那个按钮,把它窄的一端对准嘴巴就可以说话了。”李清又介绍起那个喇叭。


李世民满意地看着手中的喇叭和强弓,他几乎没有思考,便把原本的宝雕弓扔进车里。


呵,男人,永远是喜新厌旧。


他策马与尉迟恭离开,冲着叛军的营寨打马而去。


营寨正门的不远处,李世民停住马,对身旁的尉迟恭说道:“敬德,还记得当年我和你说过的话吗?”


“当然记得!”就算李世民不说,尉迟恭也永远不会忘记。


“哈哈哈……”李世民畅快地笑着,对尉迟恭说道:“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跟着我,就算他是百万大军,又能如何?”


“是啊,就算是百万大军又待怎样!”尉迟恭豪爽地笑着。


“不过,他们要是看见我就跑了,那可就没意思了。”李世民呵呵一笑,张弓搭箭对尉迟恭说道:“敬德,猜猜这个距离,我能不能射到左边瞭望塔上的那个人?”


“这……起码得有将近两百步了吧?”尉迟恭稍稍目测一下,不禁玩心大起,对李世民说道:“臣押一百贯,赌陛下射不中!”


李世民哈哈一笑:“那敬德你就准备好一百贯,送到宫中吧!”


言毕,箭矢疾射而出,左侧瞭望塔的那个人捂着脸仰倒下去。


“陛下雄风,不减当年啊!”尉迟恭感慨地说道。


李世民笑而不语,伸手摸出身边放着的喇叭:“你们给朕听着!大唐讨贼元帅李世民在此!”


说罢又是一箭,将查看队友伤势的士兵一箭射翻。


“告诉你们的叛贼头子安禄山,让他出来与朕决一死战!”


扩音喇叭的声音很大,很快就传到了安禄山的耳中。


“狂妄!狂妄!”安禄山暴跳如雷,尤其是经过前方通传后得知对方竟然只有两个人后,更是化身桌面清理大师。


他大声喝骂道:“何人敢出战,与朕拿下这装神弄鬼的贼人!”


他糊涂,可他帐下众将却不糊涂,心里都在嘀咕着这人是用何种办法,让声音传到中军大帐。


但没人敢说,现在的安禄山自从登基以后脾气是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砍人。现在就算是谁有意见,也不敢当面提出,都怕一个不留神被安禄山迁怒,挨一顿打都是小事,主要怕掉脑袋。


“崔乾佑!”安禄山点了帐下第一勇将(号称)的名字。


“末将在!”崔乾佑出班抱拳。


“你领几个人,去把那两个狂徒给朕拿下!生死无论!”


“诺!”崔乾佑不敢怠慢,领命而去。


对于对方只有两个人的说法,崔乾佑并不相信。为了保险起见,他选了三十名身经百战的披甲精骑,拎上长矛翻身上马,向辕门外而去。


令他没想到的是,外面真的只有两个人骑着马在那站着等他。


“来将可通姓名!”崔乾佑拎着长矛,指向李世民。


李世民拽着缰绳,大声说道:“朕乃大唐李世民!尔是何人?”


“装神弄鬼!”崔乾佑根本就不信,他李世民能有这个闲心从坟头子里爬出来?再说了,就算他真的爬出来了,以他这万金之躯,又怎会亲自冲阵?


对于史书里的记载,他是一个字都不信。在他看来,无非就是李世民自己瞎编出来,为的就是宣扬一下自己的武功罢了。


他冷哼一声道:“哼,既然你不说实话,那本将只好让你做一个无名鬼了!”


“左右!上!”他手中长矛一指,身旁两侧的骑兵得到命令,策马向着李世民的方向冲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