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小姐只想搞钱 > 第018章 我在古代敛财(十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过,此菜谱中所用到的食材、烹饪方法等都极为难得、繁琐。”


龙岁岁虽然知道菜谱在后世烂大街,却也知道,在当下的环境,想要完美复刻出来,却并不容易。


后世的许多调味料,在当下,要么是药材,要么是外邦运来的香料。


后世的一个卤料包,在古代,那就是贡品大集合。


“难得?”


卫赟愣了一下,旋即就笑了。


难得才好啊。


唯有难得,才能证明珍贵。


龙肝凤髓不可能吃到,但现实中那些非常难得的食材,才能够配得上世家的尊贵!


似卫赟这样的暴发新贵,不缺钱、不缺权势,缺的就是对于这种稀罕物儿的认知。


通俗来说,就是有钱都不知道该如何享受。


颜氏菜谱就不一样了,人家要文化有底蕴,要尊贵有典故。


若是费尽千辛万苦,耗资无数才能得到,就更加能够彰显他卫赟的诚意。


就是那位孔太师,应该也想品尝一下这世间罕见的绝世佳肴吧。


龙岁岁:……好吧,我果然对强权一无所知。


食材难得?


只要现实中有,那就派专人去搜罗。


炒菜之法从未有过?


那就花重金、找专人,一次次的试验。


卫赟以及他所在卫家,不只是有钱,还有权势。


他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卫家所欠缺的就是“认知”,如今有了菜谱,不过是按图索骥,总能达成。


龙岁岁见卫赟如此壕气,也就不再担心,将那本整合了后世孔府菜的菜谱,交到了卫赟手上。


龙岁岁没有写太多,只给了九道菜。


若是能够将这九道孔府菜复制出来,也将是一场美食盛宴。


“铁锅?猪油?花椒、桂皮、八角……”


卫赟接过菜谱,扫了一眼,就看到了一些从未听过,或者并不熟悉的名字。


无妨!


他不知道才是正常。


看到菜谱所罗列的食材,所需要的器物,以及详细的烹饪方法、制作流程等,严格、规范,丝毫不像是凭空编纂出来的,卫赟愈发信服。


对于“颜平”这个未婚妻的感激、敬爱等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阿平,我定不负你!”


默默的,卫赟坚定的对自己说道。


……


卫赟帮忙搭建好草棚,又做了诸多安排,这才在葬礼结束后的第二月离开。


没办法,他不只是卫家的儿子,还是雷国公府的世子,他的身上也有官职。


此次回老家,也是代父行事。


一来,修缮祖坟,添置祭田,为卫氏一族做好长远的规划。


二来,重新安置族人,太夫人等近亲家眷接回京城,而他的旁支,则继续留在卫氏邬堡。


并从亲眷中选出适合负责卫氏邬堡的人。


三来,就是拜访雷县、河东等各级官府,维系好卫家与当地官员的关系。


为了办成这些事,卫赟请了三个月的假,这其中还包括了来回在路上的时间。


几件事,都办成了。


但,因为有了颜氏女这个未婚妻,这些事都跟最初的决定有出入——


第一,卫赟不但完成了修缮祖坟、添置祭田等事务,还给卫家建了一个私塾。


老师都是现成的,颜氏女。


而且,因为有颜氏这个招牌,附近乃至河东之外的读书人,都争相赶来。


他们不只是要当面向颜氏女请教颜体,更想一览颜氏藏书的真容。


咳咳,决定跟卫氏联姻后,龙岁岁跟袁家的合作就只止步于那十卷藏书。


龙岁岁还在抄录更多的“颜氏藏书”。


就连为母亲侍疾的时候,龙岁岁都“笔耕不辍”。


半个月下来,她就炮制出了二十卷珍本、孤本。


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那种只要书名传扬出去,能够引来一大批大儒、名士的绝世珍品!


而这些,龙岁岁就没有继续放到袁氏的藏书阁,而是留在了颜家。


颜、卫联姻,龙岁岁这个颜氏嫡长女便大度的表示,可以将书借给卫氏。


不说卫赟了,就是卫氏族长都快乐疯了,恨不能把祠堂空出来,把颜氏藏书贡上去。


卫赟没有这么疯狂,他更加务实。


立刻增加“卫氏书院”的项目,并扩建了藏书阁等等建筑。


龙岁岁进入书院教书,就更加的顺理成章。


还有被卫氏藏书吸引来的读书人,也都纷纷主动向卫赟自荐,强烈要求在卫氏书院教书。


卫赟的兴奋、惊喜自不必说,隔壁的袁家都快羡慕嫉妒恨的心头滴血了。


“我的!都是我的!这些原本都该属于我袁氏啊。”


袁家家主又悔又恨,当初他就不该听大郎的话,让他一个鳏夫去高攀颜氏女。


他们袁家又不是只有大郎一个儿子。


还有三郎、四郎等未婚小郎君啊。


若是最初选中的人选是三郎他们,颜家的反应或许也不会那么的激烈、决绝。


是的,在颜、卫联姻的消息没有传出来之前,袁家家主借着探病的机会,跑去跟颜母“求亲”。


结果可想而知。


他刚提到自己的嫡长子丧妻、膝下无子,欲求娶颜氏女为继室,就被病得连床都下不来的颜母,一口吐沫啐在了脸上。


颜家和袁家的合作,直接闹崩。


龙岁岁退还了“租金”,把出借的颜氏藏书拿了回来。


也没有多少,就十卷。


还有龙岁岁亲笔抄录的手抄本。


但,袁氏藏书阁前段时间名声大噪,靠的就是颜氏藏书啊。


有些外地的读书人,听到了风声,立刻赶来。


人还在路上呢,颜氏藏书却从袁家消失,转而出现在了卫氏藏书阁。


可以说,袁氏想办法造势,最终为卫家做了嫁衣。


偏偏卫氏又是袁家不能得罪的。


他们可以暗中算计颜家,还企图在必要的时候来个“强取豪夺”,但对卫家——


呵呵,军武出身的卫家,有邬堡有部曲,不对袁家强取豪夺就已经看在同为桑梓的份儿上了!


想从卫家的虎口里夺食?


做梦去吧,梦里什么都有。


袁氏悔恨交加,卫赟却志得意满。


他超额完成了第一项任务。


接着就是安顿家人,整顿卫氏邬堡。


太夫人却表示,她上了年纪,暂时不想进京。


大夫人孝顺,关键是丈夫已经不在老家,按照规矩,就该由她这个妻子代替丈夫在婆母身边尽孝。


但,国公府也不能没有女眷,大夫人便主动表示,让杨氏、李氏、周氏等几个生育了儿女的妾室去京城。


尤其是生了儿子的三个妾室,她们一起管家,一起负责国公府的内宅!


卫赟:……不得不说,阿母也是个喜欢用阳谋的人。


自己得了孝顺的好名声,还把庶子庶女们全部送离老家,不让他们有任何机会沾到颜氏的光。


也不给杨氏一家独大的机会,而是让三个妾室一起管家。


关键是,这些算计全都明明白白的放在桌面上,利与弊也都那么的明显,任由侍妾们选择。


最终,杨氏等妾室,却还是会选择进京。


因为她们更想让儿女们去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结交权贵,谋求好的婚事。


最重要的,也是让儿女们有机会跟雷国公“亲近”。


父子、父女之间都没有见过几次面,何谈什么感情。


要知道,卫赟这个长子,可是从十二岁起就跟在雷国公身边。


他们两个,既是血脉相连的父子,又是共同作战的袍泽。


父子间的感情,远非那些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庶子们所能比拟的!


妾室、庶子庶女们都选择“听从”主母的安排,跟随卫赟进京。


还有二房,他们也想去京城,为家中郎君谋求前程,为家中儿女谋求婚姻、学业等。


三房的柳氏,也想去。


那可是首善之地、繁华之所啊。


柳氏自诩出身高贵,却从未走出过河东。


如今有机会去京城,她自是无比欢喜。


但,卫三郎却不想。


他是幼子,还是遗腹子。


一落地就没有了父亲,但长兄却十分能干。


不记事的年纪,卫三郎吃了些苦,待到他记事了,长兄已经成了小军官。


家里有屋又有田,还买了奴婢,雇了佃农。


卫三郎就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吃穿用度在乡下,都是极好的。


太夫人呢,作为老太太,本就喜欢小儿子。


再加上小儿子可怜,一出生就没了父亲,她愈发的疼惜、宠溺。


卫三郎便养成了“娘宝”的性子,听阿母的话,全心全意的依赖阿母。


他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哪怕成了亲,自己做了父亲,他还是习惯跟在阿母身边。


且,卫三郎也不傻。


他知道,在卫家,最有出息的是大哥,而大哥又必须孝顺阿母。


所以,他只要永远都是阿母的小心肝儿,他就永远不缺荣华富贵。


又所以,阿母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他绝不会离开阿母半步!


柳氏:……再恼怒也不成,她到底是卫家媳妇,要遵从“三从四德”。


不过,转念又一想,雷国公、世子父子两个都不在,二郎也走了,那卫氏邬堡就只剩下了他们三房。


那,卫氏邬堡的主人,岂不就是她家郎君?


卫赟&大夫人:……又一个白日做梦的!


卫家大房的男丁都不在,大夫人还在啊。


她留在卫氏邬堡,不只是要伺候婆母,还要为儿子守好家业。


一个三叔,哦不,确切来说,是一个三婶儿,还没有资格染指!


……


卫赟安排好邬堡的一切,便带着大房的家眷和二房全家,返回京城。


临行前,卫赟又送给龙岁岁一些临别礼物——


金条、银锭子,还有一堆的金瓜子、银裸子,以及一盒盒的珍珠、玉石、玛瑙等等。


金灿灿、亮闪闪,龙岁岁的一颗龙心啊,瞬间就炸开了烟花。


卫赟:……


他上次果然没有看错,他这位未过门的小娘子,就喜欢黄白之物。


这,莫非就是所谓的“大俗即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