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后宫:勤妃传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弯亦有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四章 弯亦有道


皇上和陈文心两个正在乾清宫用御膳,照着从前的老规矩,他们总是把御膳尝一遍,把自己喜欢的菜留下来。


然后才是真正的用膳。


这样既不破坏老祖宗的规矩,又能满足口腹之欲。


不过皇上一个人的时候是不这样吃的,只有陈文心在乾清宫用膳之时,他才会默许她这样做。


二人正要用膳,外头小李子来报,说大学士王熙求见。


“皇上,大学士说了,他来的时辰不巧,不敢耽误皇上用膳。请皇上用过膳后再见他,他就在外头等着便是。”


虽如此说,要没有要紧的事,王熙不会这样冒冒失失地进宫求见的。


“皇上,王大人许是有什么要事,不如你先去看看。”


陈文心和王熙在南巡的路上熟识了,所以听见这个名字自然会给些面子。


皇上想着,陈文心都为了王熙可以忍住馋虫了,那他就去看看吧。


快去快回,免得把她馋坏了。


他想着便步出了东间,往乾清宫前殿走去。


陈文心在他身后,注视着他离去的身影。


她微微低头,露出了一个讳莫如深的微笑。


“何事这样着急,连朕用膳的时间都不放过?”


王熙听见皇上的声音,忙赶上前来告罪,“臣惶恐。只怕皇上旨意一下,一言九鼎,再无回天之力。”


皇上似乎明白了他的来意,在御座之上坐下,沉默了片刻。


“王卿是为向明的事情来的?”


当着一个外臣的面,用这么不客气的语气直呼另一个外臣的名字,可见皇上的愤怒。


他明知皇上对向明十分愤怒,还要来撞到这刀口上。


这是件蠢事,可他王熙不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也对不起向明口口声声,称他为恩师的情谊。


“皇上,臣这里有一封清远的手书。”


王熙从袖中拿出那封折子,皇上对这个陌生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清远是何人?”


王熙拱手道:“就是向明。臣于他有恩科阅卷师之谊,他又自幼丧父,臣为他改字为清远。”


皇上一时之怒,曾言向明这名字大不敬。


所以王熙着意为他改了字,希望皇上听了能够宽心一些。


果然,皇上的面色缓和了不少。


他对李德全使了个眼色,李德全会意地下来取了王熙手中的折子,拿到皇上的案前摊开。


这封折子是向明手书,若是按照流程先送到乾清门,交到奏事处,只怕那些翰林们不会替他转交这折子。


向明此人是个得罪人的性子,只看他在圣驾面前都丝毫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便可见一斑。


就算这折子递上来,也要费好些天的工夫,那时皇上早就一旨贬官让他到蛮荒之地去了。


所以向明求助了自己的恩师王熙,王熙是有直接向皇上上奏的权力的,不需要经过奏事处。


满朝文武中只有百人有直接上奏之权,从前向明作为正四品御史,也是有这权力的。


这封折子里,向明说他十分懊悔,在大殿之上顶撞皇上。


他说他和皇上政见不同,应该求同存异,再加商讨,而非如此直言顶撞云云。


说来说去,他还是坚定应该开放海关。


“这个向明,冥顽不灵。”


皇上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如此坚持开放海关。


这样执拗的一个人,真是让皇上没脾气了。


王熙替向明请罪道:“此人幼年丧父,童年寄养于亲族之中。有这样的脾气,也是情有可原。皇上虽然嫌他过直,但此人之才,就此贬谪未免可惜。”


皇上不耐烦地摆摆手,“才若不为朕所用,那倒不如没有。”


他承认向明此人是有些本事,就是对于海关这事情上,他怎么也说不通。


他的确对于此人有所犹豫,否则那一旨诏书下去,早就让他到岭南一带去吃烟瘴了。


“朕知道你所想了,容朕再考虑考虑罢。”


皇上都已经这样说了,王熙若是再争辩,那也太不知趣了。


他拱手道:“臣打扰皇上午膳了,多谢皇上不怪,臣告退。”


打发走了王熙,皇上赶紧回到后殿。


陈文心怕是等饿了吧?


果然见陈文心快步赶上来,见着他忙拉着他的手,“可算好了,我都饿急了。”


皇上摸摸她的头,“好了好了,用膳罢。”


皇上落座之后,她给皇上的碗中舀了一勺酱拌八珍。


这八珍就是各种蔬菜肉类切成的小丁,其中有玉米、胡萝卜和鸡丁等。


她喜欢吃玉米豆,所以会把玉米小心地挖出来。有时嫌玉米少了不好挖,就把别的东西挖到皇上碗里。


皇上当然看得出她的心思,便嗔怪道:“什么难事,看你小心翼翼的。下回吩咐御膳房,直接做酱拌玉米不就好了。”


陈文心苦着脸,“试过了,单拌玉米没有拌八珍好吃。”


她就是要拌八珍,然后从八珍里面挑出玉米来吃。


皇上道:“就是嘴挑!”


其实她未必是爱吃玉米,就是喜欢从一堆食物里挑出那么一种吧?


只要烹调得当,她几乎就没有什么食物是不爱吃的。


就好比现在,她把玉米挑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挑鸡丁了。


皇上微微皱眉,不解道:“你到底是喜欢吃玉米还是喜欢吃鸡丁,要是鸡丁也喜欢吃,为何方才挑玉米的时候就不要鸡丁呢?”


陈文心道:“我刚才喜欢吃玉米,然后玄烨嫌弃我嘴挑。我现在就多喜欢一个咯。”


“朕一说你就改了,那还是喜欢吗?”


“所以我只是多吃了一种,我还是最喜欢吃玉米呀。”


陈文心认真地看着他,一副我已经妥协了你还想怎么样的表情。


她又道:“难道我明明喜欢吃玉米,还假装不是,玄烨就开心了吗?”


皇上微微一怔,觉得她这话有些含沙射影。


“难道朕说话太大声了,你在这后头都听见了?”


果然陈文心撇了撇嘴,没有否认。


既然她都听见了,所以她话中的意思,是偏向向明的。


向明向皇上承认了顶撞之罪,但是开放海关这个提议,是他真心所想,不能改变。


如果他现在改口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便是三心二意的虚伪之人了。


这样的人,皇上也不屑留他在身边。


政见不同的确不是罪,这治理国家天下,原本就需要多种思想融合互补。


从错中见对,从你中补我,才能得到最适合国家百姓的政策。


就好比大秦用商鞅,行法家的严刑重法,促进了大秦的发展。


而到了汉初,这法家思想就不好用了,最后采用的是黄老之学,让百姓休养生息。


再到汉中,就是儒家思想占据了主流。


随着时代的变化,政见没有一成不变的。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当朝当代。


向明能承认自己当庭顶撞之罪,想必他日后不会再这样冒失浮躁了。


何况王熙和陈文心都为他说情,皇上再重罪于他,也不太好。


“这向清远日后再敢如此胆大,朕绝对不放过他。此次王熙和念念说情,那便只罚俸一月好了。”


陈文心连忙撇清关系,“我才不是为他求情,我是就事论事。”


皇上微微一笑,“好了,快用膳吧。”


幸而现在是初夏,要是寒冬腊月的,这么一折腾饭菜肯定都凉了。


皇上吃下碗中的一片芦笋,却没有碰那些酱拌八珍。


他还是有些狐疑,向明的性子怎么突然就转变了,肯俯首认错了?


陈文心口口声声说她并非为向明求情,他还是有些疑心。


那片芦笋在他口中,被牙齿断成两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咔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