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后宫:勤妃传 > 第二百七十四章 聚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七十四章 聚宴


白露白霜二人陪着陈文心到了正殿,没看见皇上,只见李德全迎出来。


“勤主子,皇上吩咐了,您……”


李德全忽然发现眼前的人身上产生了某种独特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他难以言喻,却一下子呆住了不知如何说下去。


白露在旁看着,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咳……咳……”


“哦,奴才一时昏了头了,勤主子莫怪。”


看着李德全深深地躬下身去,陈文心摇了摇头,“不妨事,你接着说罢。”


“是,皇上在前头和大臣们说话呢,吩咐了勤主子来了就让奴才引进殿去。”


原来皇上没等她一同进殿,自己就迫不及待先去见那些大臣了。


这不符合皇上一贯的行事作风啊?


陈文心想着,难道皇上还想从这些人手里抠出些什么来,所以这样殷勤吗?


陈文心一面跟着李德全往里头走,一边想着便笑了出来。


“勤妃娘娘到!”


这一声高呼,众臣都安静了下来,从自己的座位走出来跪地行礼。


只见门外走进来一身华丽银红色曲裾的女子,层层叠叠衣摆显得高贵大气。


她肤若初冬白雪,色若春晓之花。眼若江南碧水,唇若沁芳朱丹。


她的唇边含着一丝微微的笑意,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那股高不可攀的气质之中,又多了一分谪仙的烟火气。


少一分则孤冷,多一分则世俗。


如何能用凡人之语,来描绘眼前的绝代佳人?


就连坐在席中的陈希亥和陈文义,都有些憧愣起来。


这是陈文心吗?


她盛装打扮起来,真叫人险些信不过。


皇上也看得有些晃神,不过是接见这些金陵的地方官员罢了,怎么这样盛装打扮起来?


她封妃的典礼上,也不见得这样隆重。


皇上暗自腹诽,不过还是很高兴。


陈文心对他的意思倒灵透得很,听闻晚间大摆宴席,就问小李子自己穿什么。


待知道自己穿得隆重之后,她也做了隆重的打扮。


陈文心真的知道他的用意吗?


未必,那只是她对自己的信任,无条件的配合。


“臣妾请皇上圣安。”


她走到殿中,婷婷下拜。


待她礼毕,皇上才道:“免礼,落座吧。”


她的座位就摆在皇上的左边,而右边低一些的位置,旁边蹲着身着白日那身橘红襦裙的定常在。


她走上去落了座,定常在和殿中众臣才道:“请勤妃娘娘金安。”


“免礼。”


她笑得端庄大方,温柔得体。


定常在位分低,自然要来得早。


先前朝臣们见到她的衣裳时,皆有所感触。


那是汉服啊,是汉人女子原该穿的衣裳。


虽然定常在身上这件改得乱七八糟,但还是能看出些原型的。


便有朝臣议论,赞赏这定常在。


也有人说不对,听闻宫中唯一一个能身着汉服的嫔妃,是勤妃娘娘。


这些大臣远离京城,对于这些消息自然知道的不清楚。


待陈文心进殿,他们才看得分明。


和陈文心身上这件仿汉朝宫装所制的曲裾相比,定常在那件襦裙,可真是不伦不类。


两人又一同坐在皇上的左右两边,叫人看得更清楚了。


一个大方贵气,华丽雍容。


另一个咋看富贵繁华,细看只觉惨不忍睹。


定常在也发觉了,陈文心身上这件银红曲裾,自己怎么没见过?


还这般贵气,光彩夺目!


而后她便看见皇上凑过去和陈文心说了什么,两人悄声对答了几句,面上都露出笑容来。


她的座位离得稍远些,他两对谈的声音又轻,因此半句也听不见。


只是看两人面上的笑意,不禁有些受冷落的醋味儿。


陈文心才在座位上坐好,皇上就侧过身来,小声道:“你方才进殿那会儿子在想什么?笑得那样。”


她素来在外人面前神色清冷,更别说当着这一殿的臣子面前了。


方才那样笑,显然是在神游。


陈文心被他这一问,不禁想到自己方才想的事儿,更觉得好笑。


“我在想,皇上这样隆重地接待这些大人们,铁定是不做亏本生意的。”


皇上也笑道:“知我者,莫若念念也。”


二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这场面叫底下的官员们看了,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些从京中跟出来的大臣自然好些,地方官员们可就像抓到了不得的把柄一样,心中热血沸腾。


瞧瞧,瞧瞧,皇上跟勤妃娘娘如此亲密!


皇上很快地把目光转到了底下的臣子身上,“朕方才说到哪儿了?”


有人眼疾手快地抢答,“皇上方才说,这个板鸭肥而不腻。”


“哦,朕想起来了。金陵的板鸭真是肉质紧实,和京城的烤鸭味道不尽相同。朕给诸位带了京城的厨子,叫你们也尝尝京城的烤鸭。”


北烤鸭南板鸭,算是这天下鸭中最著名的两者。


说的就是京城的烤鸭和金陵的板鸭。


在场许多的地方官员都没大去过京城,皇上竟然特特带了京中的厨子来,给他们做烤鸭?


那些地方官员们忙要起身行礼,皇上大手一挥,“何必拘礼?诸位爱卿设宴款待朕,朕请你们吃个烤鸭又算什么。”


李德全朝门外一挥手,不一会儿,捧着食盒的太监鱼贯而入,在众大臣的席上摆上金黄油亮的烤鸭。


一瞬间,殿中弥漫着烤鸭的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别说是这些大臣们了,就连陈文心都被这香味引诱得有些馋了。


克制,克制。


她在心里警告自己,然后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片好的板鸭。


这金陵板鸭,闻起来不如烤鸭那样香,但吃起来味道却比烤鸭别有一番风味。


她又夹了一筷,趁着众臣的心思都放在烤鸭上的时候,她要多吃几口。


在她眼疾手快地吃了第三口后,她放下了筷子,用帕子抹了抹嘴角。


等众臣把注意力从烤鸭再移到上首来的时候,陈文心已经仪态万端地端起茶盏来了。


“这京城的烤鸭的确香味诱人,口感爽脆。”


“肉质较之板鸭柔嫩,别有一番风味。”


众臣纷纷称赞起这烤鸭来,皇上但笑不语。


这可是皇上从京城带来的厨子和鸭,他们看在皇上的恩德上,也会赞不绝口的。


待这番称赞渐渐停了下来,皇上笑道:“其实这京城烤鸭,原先也是金陵来的。在座中有众多汉臣,可知道由来啊?”


没想到吃个鸭子皇上还要考典故,有些人是不知道,有些人知道也不敢乱说。


最后还是于成龙站起来拱手道:“回皇上,微臣知道。”


“好,你来说给大家伙儿听听。”


于成龙道:“明初年间,定都金陵。老百姓爱吃金陵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日食烤鸭一只。”


“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之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金陵宫廷里烤鸭的高手。而后这烤鸭经历几番变化制法,又改用京城的白鸭,风味就渐渐和金陵的不同了。”


于成龙所言,众人心中也都有些模糊的印象,只是不太真切。


皇上点头赞许道:“没想到于卿也如此博学广知。你说的没错,这京城烤鸭与金陵板鸭,原是一家。正如这满汉,如今也是一家罢了。”


陈文心眉头微微一挑,敢情皇上特特让人大老远地带厨子和鸭子来,就是为了给这些金陵的地方官员说满汉一家四个字。


她隐约有所了解,金陵本地的官员,许多都是明朝遗老或是他们的后代子孙。


金陵原是明朝的旧都,又是南边最为富庶繁华的一城。


这里的人物,虽不是皇亲国戚,也是皇上十分在意的人物。


要安民心,先要安士子之心。


也就是说,这些有地位有学识的人先招安了,才能往下让百姓安心。


百姓认不得皇上,只认得地方官员和乡绅父老,这些人比皇上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可大得多了。


果然,听到满汉一家这四个字,底下的官员们都有些触动。


皇上还未到金陵之前,他们知道随驾的名单之时,已经感受到了皇上对汉臣的眷顾之心。


这次随驾的官员中地位最高的莫过于陈家父子,陈是汉人的大姓,众汉臣一看名字便感到了亲切。


皇上带的两个嫔妃,也都是汉人。


一个是皇上最为宠信的勤妃,一个是出身金陵商贾之家的定常在。


偏偏这二人还在盛宴之上都身着汉服,叫这些汉臣们看了就觉得亲切。


其余随驾的大臣,例如皇上常常与之商谈政事的王熙、黄机等,也都是汉人……


皇上带这些人随驾,正是顾惜南边汉人臣民的心吧?


这京城烤鸭和南京板鸭一说,更是叫人心肠寸结。


满汉一家,看皇上这些年的种种新政之法,这满汉一家的确不是说说而已的。


陈文义见状举樽起身,对皇上道:“皇上待汉臣如满臣,一般重用一般封赏。若非皇上的恩德与大度,兰襄一身壮志,亦无处可酬。”


他既这样说了,王熙等人也一并举樽站起,“皇上自幼学习汉学,诗书礼易,无一不通。臣等才疏学浅,能得皇上这般重用,亦是不胜感激。”


有这些京官带头,地方官员也纷纷举樽站了起来。


从前像金陵这样的重地,朝中都会派满人大臣为总督辖制,这些汉臣不过是充些微末官职了。


这几年来就不一样了,皇上宠信汉臣,像金陵这样的南方地区,倒是汉臣多于满臣了。


皇上见煽情够了,也举樽从龙座上站起,“满汉一家,朕心同众卿一般。”


皇上与众臣满饮一杯,彼此间具有惺惺相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