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斩龙 > 第1338章 1339 总顾问!山海地质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冷月的一席话让我如陷五里迷雾。


过年以后到现在,天监正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就没有一天空闲的时间。


正月席卷半个神州的雪灾虽然让天监正挣足了荣誉,但也叫他压力山大。


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天气预测。


石老陨落,神州唯一一位做天气水文预测需要申请批准的国士成为历史。


现如今的神州,再找不到一个能顶替石老的大师。


就连混世老魔仉上羽也差了两分火候。


寻找替代石老的人选只是天监正的其中一项工作。


其他诸多繁忙事务,也让天监正跑断了腿。


能让天监正亲自出马的事,自然都是一等一的头等大事。


“我们天监和神局特所最近斗得很厉害。”


“已经做了很多场。”


“死伤惨重。”


死伤惨重四个字让我相当意外!


各个单位之间有拼争有博弈有较量,但死人却是大事。


天神特那是什么等级单位?


怎么可能出现死伤惨重的事?


去年象鼻山西汉流沙墓,李俊凯那傻逼当时差点挂掉,可是把大鹏鸟吓得魂飞魄散。


天神特的人马每一个都是精英中精英,死一个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


说白了,除去小龙子凯子李一帮关系户,其他通过正规手续征召的天神特精锐,其身价可以当三个王牌战机飞行员。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简自在说的。


“彭总特所,牺牲了三个。”


“两个终生残疾。”


“五个转后勤。”


听到这话,我不禁皱起眉头:“怎么回事?”


挂了仨,废了俩,五个转后勤,那是什么概念?


战损比有这么高?


特所拢共才多少人?


冷月摇动螓首,为我默默送上茶水:“我们天监,牺牲了六个!”


听到这话,我不禁吸了口凉气:“六个?什么时候?怎么牺牲的?”


冷月螓首低垂咬着唇,低低说出一番话。


天神特之间的拼斗源头,还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雪灾。


天监主管天象气象,这场雪灾虽然损失惨重,但也积累下海量的宝贵经验。


雪灾余波散去,各项补救措施也随之开启。


就在天监正大搞系统培训的时候,神局却率先出手,搞起了应急演习。


模拟实战的应急演习引发五甲关注,龙战简自在亲临现场观摩,给予高度评价。


原本应该是天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被神局抢了风头,天监正居安思危,自然要反击。


你搞应急演习,我就搞大演练,规模比你更大,难度比你更高。


一来二去,天监就跟神局干上了。


有演练演习,自然就有伤亡。


本月初,借着一年一度综合比武的机会,天监和神局做了一场横贯东西跨度数千公里的紧急情况下的世纪大拼杀。


演习内容,假设某处发生史无前例大灾,所有通讯和海陆空运输全部中断,天监神局如何破局。


这场演习,直接把天监干死三个地理官,差一点点就突破死亡指标。


七个板寸头在这次演练中报废,另外还有几个天监精英彻底告别一线,转了后勤。


神局在这场史诗级演习中大获全胜,把天监正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这只是神局的第一场胜利。


在和天监比演练的同时,神局还跟特所搞起了另外一场综合比武。


比武内容为夺宝!


假设国外某地有重特大遗迹古迹出世,神州需要抢夺古迹遗迹中的一件关乎民族兴亡的黑科技。


这一仗,特所大败亏输。


输了之后,特老一痛定思痛反手向神局发起挑战。


这场挑战,就在几天前。


演习中,亲自上阵的特老一‘壮烈殉国’。


特所人马,全军覆没!


越听,我心头越是难受,也是觉得不对劲,心底涌起阵阵不祥预感。


斗得这么厉害?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和综合比武,而是把对方当敌人来杀来灭了。


什么仇什么恨?


用得着搞火并下死手?


五甲联办允许他们这么干?


神局把天监特所压着打又是几个意思?


这当口,冷月捞起手腕。


我嗯了声,眼瞳收紧沉声叫道:“还比了挖墓?罗布泊?楼兰?”


在冷月的右胳膊上,赫然有一条长达九公分的伤口。


伤是外伤,并不碍事。


但伤口边缘却有一圈褐线。


这是尸毒!


最轻的那种!


罗布泊那边有古楼兰遗址,地下干尸不少。


干尸经过千年暴晒,尸毒微乎其微。


冷月点头轻声告诉我。


在比完横贯东西的大拉练后,神局又跟天监比上了挖古迹遗迹。


连续作战让天监正疲于奔命神魂俱疲,就连出身名门的冷月都被拉上一线,可以推测,天监正现在的窘境。


无人可用!


而神局却是越战越勇,嘉奖不断。


我皱起眉头思忖半响静静开口:“和总顾问有关?”


“不是。”


冷月质傲清霜的玉脸上浮现出一缕无奈:“和山海地质队有关。”


我心头一跳。


“五甲联办出了通告。总顾问会统辖山海地质队。”


“届时,天神特将会脱离天甲军,集体并入山海地质队,只对总顾问一个人负责。”


“总顾问直接向五甲联办负责。专权独奏,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