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 第451章 嚣张惯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51章 嚣张惯了


赵恒话理挑衅的意味明显,此话一出,空气突然安静。


破坏婚礼?


别说,还真有可能,景王和楚王妃之前可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谁曾想,楚王殿下后来者居上了。


大臣们的八卦技能上线,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下该打起来了吧?


这也算夺妻之恨了吧?


是男人都忍不了的。


听说皇上当年也……


……


赵穆的表情前所未有的精彩,可惜了,不能记录下来。


“五弟!”赵穆再开口依旧是风度翩翩,嘴角漾开一丝微笑,甚至语气里还带着些纵容的宠溺。


赵穆这一开口,众臣都暗自撇了撇嘴,唉,吵成这样了都不打,没意思!


“别这么叫我,受不了!”赵恒嫌弃的摇摇头。


这个人还真是脸皮厚到极点了,到这个地步还能装的如此淡定。


恶心的差点把临出门前喝陈公公给他的那盅汤吐出来。


“朝堂重地商议国事,五弟莫要玩笑!”赵穆还是那副语气。


赵煊打了个冷颤,真特码恶心死人了。


赵恒没理会赵穆,转而向皇上道:“父皇,儿臣十二岁上战场,经历战事无数,深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乃善之善者。”“若睿王能和谈成功乃利国利民之举,也能恕其罪孽,若不能,那薛重阳便是无端挑起战事,万死不得恕其罪,必将人人诛之。”


“到时父皇派兵镇压必是人心所向,一定能一战而胜,如此先礼后兵,方显父皇君王风范,父皇三思!”


赵恒这段话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人家都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了,谁想当大恶人。


再说,现在说睿王主使的都是单方面证据,如此也可验证那些证据是真是假,一举两得,确实不错。


皇上咳了声,大殿之上又安静了下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


赵穆袖子下的手紧了紧,皇上问的是更好的意见。显然是认同赵恒这个意见了。


让他陪赵显同去,父皇这是——怀疑他。


若和谈成功,则能保睿王性命。


若和谈失败,那此案便是另有蹊跷,睿王洗清嫌疑。


而他,将会成为见证睿王脱罪的见证者。


可恨!


他费心筹谋就是一定要赵显死,赵显不死,难消他心头之恨。


这么多年赵显仗着有崔家,在朝堂打压他,羞辱他。


害他堂堂王爷之尊,在朝堂上卑躬屈膝了这么多年。


多年卧薪尝胆,终有机会让他死,却偏偏让赵恒坏了事。


他分明就是故意的。


他猜到这些与他有关,可偏偏没有证据,便想了这个办法。


好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都说他赵恒是个不用手段的直性子,如今方知他根本就是装疯卖傻。


“有四哥把控全局,父皇可高枕无忧!”赵恒目光从赵穆身上划过,然后看向皇上,十分真诚。


皇上的目光看向景王:“老四,你觉得如何?”


“儿臣但凭父皇吩咐!”他若是再不答应,更让父皇疑心这件事是他陷害睿王了。


皇上退朝后把景王和楚王一同叫去了书房。


既要谈和,有很多细则都是要详谈的。


比如,随行的人员如何安排。


“老四,既然你负责此次和谈,你有什么想法?”皇上问道。


“儿臣觉得顺天府陆府丞十分适合,程大人一案本由顺天府负责,他对此案也十分了解,应该会对这次和谈有帮助!”赵穆不卑不亢的道。


皇上并没有立刻说话,反倒看向赵恒,眼神中明显的探究。


陆玉庭是老五未来的大舅哥,按说和老四……


可老四那么多人不选,偏选了陆玉庭。


这有意思了。


赵恒虽未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明显不好。


皇上随即道:“既如此,那便陆府丞随行,朕稍后便下旨!”


如今婚期就剩十几天,便是和谈顺利也未必能赶回来。


赵穆叫走了陆玉庭诚心给赵恒添堵,谁都知道陆家年轻一辈可就陆玉庭一个男丁。


婚礼那日,新娘哥哥亲自背妹妹送上花轿,这是习俗。


陆玉庭走了,谁背陆瑶上花轿?


这简直混蛋。


但话说回来。


这次若不是陆玉庭跟着去,换了别人赵恒也不放心。


以赵穆的为人,绝对干得出挑起战事,把一切都推给赵显的事。


关乎百姓,便无小事。


随行官员肯定不止陆玉庭一个,皇上也会派些自己人随行。


赵恒和赵穆出了华清殿,赵穆脸上的笑容收去,看向赵恒的目光带着几分阴狠:“你以为你这样就能保得住睿王?”


“谁说本王要保那个蠢货,本王只是……看不上你!”赵恒挑眉,毫不掩饰对赵穆的蔑视。


“赵恒,你不要太得意!”赵穆咬着后槽牙,压低了声音。


“其实你坦诚的样子比你虚情假意时好多了,至少看着不会那么想吐。”


赵恒丢下这句话,大摇大摆扬长离开,赵穆站在原地,恨得快要捏断自己的手指。


可有什么用,赵恒素来嚣张惯了,从不在乎名声,而他,必须谨小慎微,这样才能身无污点。


赵恒和赵穆刚走,皇上便宣了称病半年的魏阁老进宫。


如今朝中再起波澜,水深且浑,阁老大人可不能再躲清闲了。


魏阁老接到宫里的圣旨并不意外,再不出山,朝堂就快没有魏家的立足之地了。


朝堂和后宫一样,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地方。


如今朝中最风光的是刚上任的两位尚书大人。


一位是年前调任到京中任户部尚书的前钱塘太守严大人。


另一位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欧阳大人,也是年前入的京。


欧阳大人曾是皇上以前做王爷时的副将,上一任的河东节度使。


河东的范围包括晋阳,是大齐皇帝的发家地,自然安排了重兵。


除了河东节度使统辖的军队,还有张家兄弟的三万精兵。


如今,皇上调他回京,委以重任也是意料之中,毕竟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又在外历练多年。


说起来最惨的就是程大人,外放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回京被委以重任,程大人将来可是要接刘御史衣钵的。


可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