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127、占领(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造反起事以来,一路上的王政几乎算的上是顺风顺水。


毕竟他既有系统之助,先知优势,面对的敌人更大都是无名小卒。


最起码在王政看来,确实如此。


什么徐宣,董临,徐和...


无论是友是敌,可都是原本三国历史上的龙套角色啊。


就一个五子良将于禁,如今不也成了他麾下之兵了吗。


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下来,王政倒是常告诫吴胜等人,切勿骄纵自满。


只是他自己的内心,滋生出的轻狂倒是已不少。


结果便遭到了当头棒喝。


继让王政谋士梦碎,无法抱魏武大腿的夏侯楙后,又来了个徐宣。


让王政再一次憋屈地感到吃亏。


相比那一道打脸之鞭,徐宣的这一把火却让王政不但觉得脸疼,更觉心疼。


占据粮仓后,可是已粗略统计过了啊。


临淄,不愧是聚集了大半青州精华之地,五个粮仓几乎都有过五万石的粮食啊。


当时的王政有多么得意,如今便有多么郁闷。


五万石啊!


王政根本不用细算便知损失之大。


因为他记得三国时的一个典故。


袁术唆使吕布去攻小沛,开出的条件便是十万石粮草的支援。


陈宫反对时,吕布给出了一个理由,他不能拒绝。


因为这一笔粮食足够其军队两年用度,怎可视而不顾?


哪怕还剩下两个粮仓,少了五万石带来的影响,也让王政有些难以接受。


甚至影响到了他早已拟定的战略路线。


不得不说,这个徐宣的确是有决断的人。


这一招堪称绝户计。


直接打在了天军或者说所有义军的软肋上。


想到这里,王政突然心中一动,脱口一声大喊:


“不好!”


对方不可能只袭击自己这边的粮仓啊!


何况若是比较,有天罡军把守的尚且三去其一,徐和那边重点放在兵营,若是安排的人数不多,将领不够精明...


他正要安排人去通知徐和,眼神又是一滞。


却见此时临淄城内远处两个方向,几乎先后出现一样的景象。


冲天的火焰,滚滚的黑烟...


曹!


王政暗骂一声,摇了摇头,还去通知个锤子啊。


远远观之便看出这火势极其汹涌,恐怕太平军那边的两处粮仓都已陷入了火海。


“这...这可如何是好?”


同样看到这一幕的徐方也是愣住了,喃喃自语:


“这郡守徐宣这是完全不顾及临淄百姓,和自家官声了吗?”


在徐方看来,烧粮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几股义军啊。


“他有什么不敢的。”王政冷哼一声,森然道:


“临淄在落入我军手中的那一刻,在此人眼里,临淄百姓也会成为我们新裹挟的流民。”


“那就已经不是曹操所牧之民了。”


“就算粮食全部烧光,饿死的也只是黄巾贼寇和其他反贼流民,曹操若是闻讯,只会夸徐宣有决断,好应对!”


“嘿,当失败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时,便要减少我军所能获得的支援和优势。”


“能立刻想到这一招,敢用这一招,减轻我军的收获,拖慢我军的发育,好一个徐宣!”


这是一个宝贵的教训。


让王政再也不敢因为那些不熟悉的名字而轻忽大意了。


是啊,能被曹操委以重任派到临淄这样的地方做一方府尊的人,又怎可能真是无能之辈呢?


不过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本来还准备一步步的来,先掌握内城,再去攻宫城,现在却是彻底欲杀之而后快了。


关键是,内城的粮仓对方都派人来放火了,那么同样位于宫城的郡府库房...


王政现在心中一万个后悔,早知如此,进攻内城后就该马不停蹄去攻打宫城,以绝后患啊。


“传令!”


“除看守城门与要地的士卒外,另留天罡二部坐镇内城。”


“剩余将士,立刻全军进发宫城!”


“诺!”


.....


“府尊大人,几股贼寇已同时攻打内城两面城门了!”


王异再一次连滚带爬地跑来禀报。


此时的徐宣正安静地坐在大堂中央,用一块绢布认真地擦拭着宝剑。


闻言,他抬头望向王异,面色红润地有些摄人。


“五处粮仓都烧了吗?”


“派出去的人,应该只有三路成功了。”王异应声回答,面色焦急:“府尊,赶紧召集家眷,其他同僚正在门外守候,咱们赶紧出发,从内城西门突围,现在还来得及。”


“家眷?”


听到这话,徐宣莫明地笑了笑,将绢布随意地摆在案上,摇头道:“王祭酒,你等既然要逃,就赶紧吧。”


“府尊,那你...”听到这话,王异呆了呆,不经意地瞥见那块绢布上尽是血迹,突然脸色大变,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府尊,这血....”


“黄巾贼寇实禽兽也。”徐宣哈哈大笑,长身而起:“怎能留下妻眷受人凌辱,污我身后之名?”


望着对方坚定的眼神,王异完全明白了。


徐宣这已是抱着与城携亡的死志了。


“府尊,贼人势大,我军兵寡,非您之过啊。”


王异不忍,还要再劝,却听徐宣只是摆手笑道:“我意已决,王祭酒,你且去吧。”


“哎...”


王异无奈,只得拱了拱手,随即转身离去。


目送对方的身影渐渐消失,徐宣端坐堂上,心中千头万绪涌入。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得于明主,豪情万丈。


治理一郡,礼贤下士。


守城之时,嘘寒问暖,体恤士卒。


一幕幕的画面在脑海中掠过,他自问,从听到黄巾造反后应对的每一步,都没有做错啊。


可是,为何还会陷入如今的境地呢?


杀喊声渐渐由远至近。


随着不断出现的惨叫声,徐宣知道,最后一批效忠自己的士卒们此刻恐怕也倒在了前方,尸横遍地。


蹬蹬地脚步声传来。


一个身穿甲胄的少年将官大步跨进,阴冷的目光扫射而来。


徐宣沉静地凝视对面,只是问道:


“王政?”


那少年将官随手抹了几把脸上的鲜血,盯着徐宣看了会,突然笑了起来。


“看你的打扮,便是这临淄的什么守了吧。”


“想要见天公将军,就快快束手就擒,本少校自会带你前去!”


说着,他舔了舔嘴唇,美滋滋道:“活捉一个大官,阿政应该会夸夸我的。”


“原来不是那竖子啊。”


徐宣叹了口气,有些遗憾地摇头。


他本想临死前亲眼见一见对方的,看看究竟是何等人物。


罢了。


“放肆!”


听到对面出言不逊,少年立刻面现怒容,再次举起了长刀,目露杀意。


却见此时徐宣猛地站起,对着他冷笑了声,随即举起长剑。


“好胆,还敢还手。”


少年不屑地撇了撇嘴,狞笑一声,正要猛扑上前,一脚刚刚踏出,却又停了下来。


望着徐宣脖颈处喷涌而出的血液,少年愣住了,喃喃自语:


“自刎作甚,还不如本少校来帮你,也不负我理头之字啊。”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尸体渐渐冰冷,他摇了摇头,走上去。


割掉了徐宣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