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战,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

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战,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魏读书人风起平安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战,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大魏京都。


怀宁亲王倒抽一口冷气。


他实实在在没有想到,许清宵竟然如此疯狂。


杀降?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除非是真正的北伐,不然的话,怎么也不可能杀降啊。


这些异族国只能说不尊重大魏,给点教训就行了,既然投降大魏就应当同意,然后再慢慢处罚,比如说赔偿银子赔偿抚恤金等等。


哪怕是说抽干蕃国都行。


可杀降,这是大忌啊。


尤其是行兵作战,一旦你杀降了,以后就不会有人投降,横竖都是死,为何不死的光荣一点?


当然也有好处,好处就是,不敢跟你打,提前投降,这样或许能逃过一劫。


“这个许清宵,当真狠啊。”


怀宁亲王深吸一口气,他的心情难以平复。


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


许清宵这次杀降,极有可能会引来巨大的影响,要背负天下骂名。


自太祖皇帝杀过降之后,大魏就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尤其是大魏出了一位圣人,对兵家也进行了一番讲解。


大致意思就是,不可杀降,会遭天谴之类的话。


所以天下读书人都抗拒杀降。


意思很简单,虽然打仗了,两国交战,可既然投降了,就必须要有一点君子风范,将士们是无辜的,百姓们也是无辜的。


只要将主要人抓起来,严惩不贷即可。


杀降就是造就无辜伤亡。


天理不容。


许清宵这样做,几乎是要将自己置于死地啊。


天下读书人还不得骂死他?大魏文宫若是得知这个消息,只怕要鸣炮奏乐了。


“许清宵!你太狂了。”


怀宁亲王长长吐出一口气,许清宵这般做,对他来说有好有怀。


好处就是,许清宵背负天下骂名,可以乘机发难,譬如说藩王造反,完全可以有理由进京勤王,就说朝中有奸臣。


坏处就是,许清宵在军中威望,将会直接拔高,原因无他,军人就喜欢这种热血的高层。


优柔寡断,对军人来说一点都不讨喜,如若真这般,说不定真能依靠个人的威望,折服所有军人。


但至少现在来说,对自己是有天大的好处。


“来人!”


“将这个消息,告知大魏文宫。”


怀宁亲王开口,如此说道,这个消息自然要第一时间告诉大魏文宫,让大魏文宫去针对许清宵,而自己则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事情了。


“遵命!”


有人出声,大声回答。


而与此同时。


大魏京都。


文华殿内。


当信使传来战报,整个大殿所有人再一次愣住了。


“你说什么?”


“信武侯杀降十七万?”


“蕃国皇室一脉,文武百官全杀了?”


当陈正儒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如遭雷劈一般。


不受降没有话说,把蕃国君王杀一遍也就算了,可杀降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回陈尚书,是!”


信使低着头,给予肯定回答。


“嘶!”


大殿内,倒抽冷气之声响起,所有人都愣住了,六部尚书,诸位国公,包括那些列侯们,皆然愣在了原地。


杀降!


信武侯竟然杀降,这......是要翻天吗?


“糊涂啊!糊涂啊!糊涂啊!”


“信武侯,你当真是糊涂啊。”


刑部尚书攥紧拳头,他大喊几声,眼神之中充满着无奈和愤怒。


“自古以来,降军不可杀啊,除有生死大仇,否则........哎!信武侯,你当真糊涂啊。”


户部尚书顾言也忍不住如此开口,一时之间当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信武侯不应当如此,他不是这种人啊。”


“信武侯,你怎么好端端杀降啊。”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


武官们也跟着开口,不受降没问题,杀皇室也没问题,可杀降,这就是大过啊。


本来信武侯战胜蕃国,回朝之时,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杀降将他一切荣耀抹去。


大魏文宫不会放过他的,天下读书人也不会放过他的,甚至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也会插手,指责大魏此番作为。


“许大人,信武侯只怕是失了智,一时心急才会这般,还望许大人饶他一命,让他先回来吧。”


有人开口,他与信武侯关系极好,第一时间出言,想要帮信武侯说几句好话。


但下一刻,许清宵的声音响起,再次让文华殿安静下来了。


“是我让他杀的。”


声音响起,大殿再一次陷入安静。


所有人都看向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这是许清宵的指示?


这!这!这!


“守仁,你这是何苦呢?”


最终,陈正儒回过神来了,他看向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无奈啊。


他其实猜到了一点,可只是一点猜测,如今许清宵承认了,他怎能不说一句。


可是。


面对陈正儒之声,许清宵缓缓深吸一口气。


下一刻。


许清宵目光无比坚定,他的声音也极为嘹亮。


“诸位!”


“只怕是还没看懂,这场战局的意义性了。”


许清宵开口,一句话让众人皆有些好奇,他们不明白许清宵这话是什么意思。


“许大人,您是何意?”


哪怕是安国公,也不懂许清宵想要说什么,故此忍不住开口问。


而许清宵没有看向任何一人,而是将目光看向沙盘之中。


“这一战!不是所谓的国威之战,也不是所谓的尊严之战。”


“这一战,守国之战。”


“大魏建国七百二十五年,历经无数次风雨,尤其是近代,北伐之争,打垮了大魏,打空了国库。”


“以致于大魏年年衰败。”


“若不是这般,大魏怎可能会被区区一些异族国挑衅?”


许清宵出声,他的声音振聋发聩,尤其是这一句,守国之战。


更是让众人惊愕。


这明明是一场国威之战,怎么又变成守国之战了?


感受到众人好奇的目光,许清宵的声音继续响起。


“七百年的大魏江山,于今日,于今时,满目疮痍,只因诸位总喜欢墨守成规。”


“怕藩王之乱!怕北伐再兴!怕突邪初元!怕民不聊生!”


“两个时辰前,蕃国投降,许某也沉思过,是降是杀,于大局可言,是受降!”


“可于大魏可言,是杀。”


“诸位大魏是时候需要做出改变了。”


“与其受敌人牵制,倒不如主动出击。”


“以战养战!”


“以杀养杀!”


“以民意扬国威。”


“藩王敢动,杀!”


“异族敢动,杀!”


“北蛮敢动,杀!”


“光脚的不怕穿鞋,大魏的的确确打不过,也打不起,但如若这是灭国之战呢?大魏以国破山河之意志,彻彻底底赌上一把。”


“看看突邪王朝怕不怕!看看初元王朝怕不怕!看看这些藩王还敢不敢造次!让天下人看看,大魏之威!让天下人瞧一瞧,大魏傲骨已在!”


“诸位!可敢一战?”


许清宵长篇大论,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哑口无言,震耳发聩。


文华殿安静。


安静到落针可闻。


只因许清宵这番话,太疯狂了。


许清宵这是要彻彻底底赌一把大的啊,赌赢了,大魏将完成一次质的蜕变,赌输了,大魏将不复存在。


这是惊天之赌啊。


他们如何不惊愕。


众人安静,安静的连呼吸声都没了。


武官们也被许清宵这番话给震慑住了,他们之前一直嚷嚷着北伐,不是说真的想去北伐,而是想要备战北伐,因为他们知道,大魏北伐不起。


如今的国力,根本撑不住长久之战。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不是想要北伐,而是想要开启全面战争,把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拉下来。


是啊。


大魏是打不过你们突邪和初元王朝,可大魏也能狠狠地咬下他们一块肉,重创两大王朝完全没有问题。


甚至同归于尽都有可能做到,大不了全民皆兵,大不了战到最后一人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初元王朝和突邪王朝,必然要大出血,而不管是让谁大出血,另一方都会极度开心,因为坐山观虎斗。


等大魏没了,另外一个王朝处于虚弱状态,就可以完成一统山河之壮举。


请问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跟大魏刚?


大魏已经不要命了,是个疯子,谁敢招惹一个疯子?有钱有势更不敢招惹啊。


许清宵的计划,太疯狂了,他们的的确确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望着沙盘。


许清宵神色平静。


这是他真正的计划。


因为眼下形成了一个无解的僵局。


一百多个国家组建在一起,大魏即便是可以横扫一切,可问题是,内有藩王虎视眈眈,外有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不断补给资源。


蕃国是被突袭拿下的,后面的国家肯定会万分小心,每一场仗都是硬仗。


硬到极致的仗。


说直接点,就是拿命堆的,一旦不能横推,那么将会是长久战。


一旦陷入长久之战,那所有的祸端就全部出现了。


外面打仗,内部动乱,文宫还不老实,到了那个时候,慢慢耗死你,你就算聪明绝顶都没用,三方制衡。


唯一的结果就是,藩王登基,异族瓜分地盘,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索要各种好处,倒霉的是谁?只剩下一个大魏。


而对这些藩王来说,他们并不在乎土地割让的问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天子,认为自己以后迟早会拿回这些地盘。


毕竟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所牺牲的东西,不过是白纸一张,他们还没有成为皇帝,相当于拿别人的东西当做好处罢了。


指望这帮藩王看清楚局势?都是一群想要造反的人,还有仁义道德吗?


所以,这一仗,不是什么国威之战。


而是守国之战。


用这种疯狂的信念,震慑天下。


你若不疯狂,那么一旦棋局走死了,就当真无力乏天了。


许清宵的意思,众人都明白。


可文武百官实实在在不敢回答啊。


拿大魏去赌。


他们没有这个勇气。


赌赢了,的确是无法想象的好处,可一旦赌输了,大魏就彻底没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彻于文华殿内。


“朕!”


“同意!”


声音不大,但响彻在文华殿内。


这一刻,文武百官齐齐将目光看去。


是女帝。


她亲临文华殿。


“我等参见陛下。”


文武百官朝着女帝跪拜。


许清宵也朝着女帝一拜,同时他没有想到,女帝会亲自出现,不但亲自出现,而且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想法。


“大魏江山,七百年未曾有之变局,若再墨守成规,到头来依旧是死路一条。”


“许爱卿之言,字字珠玑,与其等死,不如主动出击。”


“扬大魏国威!”


女帝开口,她无条件支持许清宵,而目光落在沙盘之上,过了一会后,她望着许清宵道。


“许爱卿,此战,你有几成把握,稳住山河?”


女帝问道。


“回陛下。”


“若文武百官,竭尽全力配合臣,有五成把握。”


“若压制文宫,臣有七成把握。”


“若有天助,臣有九成把握。”


许清宵如此回答。


“还有一成呢?”


女帝问道。


“大魏百姓。”


许清宵平静道。


可此话一说,女帝顿时明白了,许清宵是有十成把握。


想到这里,女帝不再有任何废话了。


“传朕旨意,此战,为大魏守国之战,大魏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贵族,皆然听令于许清宵,违令者,斩!”


女帝霸气十足道,她选择相信许清宵,就不会有任何藏私。


因为,不仅仅是许清宵才能无双,更主要的是,许清宵方才所言,字字珠玑,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说到了她心中。


大魏太过于防守了。


自她登基之后,遇到任何事情就是想办法解决,化险为夷,一次又一次。


但越是防守,就越有人来挑衅。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大魏王朝还有最后一口气在,就可以进行殊死一搏,而且现在的大魏,还没有到那种垂死之际。


有一战能力。


但就这一战,而且必须要得到好处,否则的话,才会是真正的危机。


女帝之声响彻文华殿。


这一刻,武官齐齐抱拳,朝着女帝一拜。


“臣等遵旨!”


六部尚书等文臣,也在这一刻,彻彻底底坚定内心想法了。


许清宵说的没错。


女帝也已经答应了。


他们做臣子的,也已经将该说的话,该做的事,全部做了。


大魏!


的确不惧一战。


与其慢性死亡,倒不如殊死一搏,搏个朗朗乾坤来。


“臣等,遵旨!”


六部尚书等人彻底打开了心结。


这一刻,他们心中再无畏惧,也再无忌惮了。


要杀是吧?


那就陪你们杀到底。


“许大人,现在要不要直接将文宫掌控?”


这一刻,安国公上前走了一步,询问许清宵要不要直接压制住文宫,免得文宫造势。


“不用!”


“文宫之事,我自有定夺。”


许清宵摆了摆手,他还需要用一用文宫。


“许爱卿,剩下的交给你了。”


当看完沙盘后,女帝没有多说什么了,她要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无需待在这里。


因为这里,有许清宵一人即可。


“恭送陛下。”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


众臣也齐齐朝着女帝一拜。


而女帝却看向文武百官,声音缓缓道。


“诸位。”


“大魏就交给你们了。”


她说完此话,离开了文华殿。


待女帝走后。


新的情报战机出现。


是第二军射阳侯与第三军曲周侯的战报。


射阳侯已经抵达唐国,阿木塔,突良部落。


曲周侯也抵达西部地区,正在扎营。


“传令,第二军留十万人扎营等候,射阳侯兵分三路,突袭阿木塔,突良部落,十日内,拿下国城。”


“至于唐国,派使者前去警告,唐国乃大魏分支之一,若对方愿投,可接受,阿木塔与突良,不受降。”


“传令,第三军扎营修养,等待粮草运输。”


许清宵开口,如信武侯一般,让射阳侯直捣黄龙。


但曲周侯不一样,他们必须要扎营,整理好后勤,因为曲周侯面对的是西部一切异族国,没有什么强国,但都是一些精锐小国,是持久战,一路横推很难,所以后勤一定要搞好。


不然容易出事。


“遵令!”


两个信使以极快速度离开,策马奔腾,前往营地汇报。


而就在此时。


司龙王宫。


当许清宵杀降之事传达之后,整个司龙王宫彻底炸锅了。


最开始,众人震惊的是,蕃国居然一夜之间被打没了?


其次再得知蕃国投降后,信武侯杀降。


两件事情同时出现,让他们目瞪口呆。


蕃国输了,这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能说大魏很强。


可杀降就不一样了,这完全是不同的事情,胜负乃兵家常事,输了很正常,哪个国家没打输过仗?


杀降就罕见啊,尤其是大魏王朝杀降,这更加不可思议,一旦杀降,读书人会放过大魏吗?


“杀降!大魏竟然敢杀降?他们疯了?”


“蕃国国君,被杀了吗?”


“狠,狠,太狠了,我等不过是有些挑衅,大魏竟然如此之狠?灭了蕃国?”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大魏没有那么蠢,他们突袭蕃国,这点我相信,可杀降?这绝对不可能,不是大魏之作风。”


“是啊,大魏怎可能杀降?”


司龙王宫,当各国来使得知许清宵杀降,各国使者的反应完全不同。


大部分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有部分好战之国的使者,充满着愤怒。


还有一部分来使沉默不语。


大魏杀降,他们肯定是要谴责的,可问题是谴责有什么用?


眼下他们意识到一件事情。


大魏认真了。


在杀降之前,他们都认为这是大魏正常反应,毕竟大家伙组队起来,挑衅大魏王朝,身为上国之上的大魏王朝,自然要派兵镇压一番。


不管是走个形式还是假装打一打,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


只不过众使者都认为,打两场表演赛,大家都不要死太多人,然后一边打一边谈判,差不多了,相互退步相互满意,就到此为止。


可现在不一样了。


都已经杀降了,还跟你搁这里开玩笑?还表演赛?大哥,醒醒吧,玩真的了,要灭国了。


一时之间,不知道多少小国使者慌了,他们内心彻底慌了。


别看大家组在一起,报团取暖,可问题是,你又不会把兵力全部集中在我们国家,打不过咋办?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屠国?


“诸位!”


也就在此时,司龙王的声音响起。


他一眼便看出各国使者心中在想什么,当下出声。


顿时,众人目光看向司龙王。


“大魏杀降,犯滔天大罪,天下读书人不会放过总指挥使许清宵,也不会放过大魏王朝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而且,你们知道为何大魏这次要杀降吗?他们怕了,他们害怕我们聚集在一起,所以杀鸡儆猴。”


“故此,我等绝对不能让他计划得逞,他越是杀降,就越代表他们心虚,他们害怕。”


“现在,我等要做的就是,团结一致,抵御大魏,只要能拖住大魏前进的步伐,大魏内部就会自己乱起来的。”


“还有,不要妄图想要投降,大魏杀降,现在投降有用吗?”


司龙王开口,一番话说的这帮来使沉默。


实际上,当蕃国被灭国后,众来使第一反应的确是想要投降,他们的确怕了。


以为是大家聚集在一起,给大魏施压,逼迫大魏退步,要么他们独立出去,要么赔偿银两二选一。


可没想到,真动刀子了。


打和没打是两回事,叫的再凶都不如碰一碰那么直接。


谁都不想成为大魏铁骑下的亡魂。


可司龙王说的也没错,人家都杀降了,就意味着已经撕破脸了,如此一来的话,降的确没用啊。


“司龙王,那我等接下来该怎么办?”


“是啊,司龙王,您给我们出个主意,我们听您的。”


“对,听司龙王的。”


不少人开口,推崇司龙王。


而司龙王也没有任何拒绝,直接站起身来,来到沙盘面前道。


“孤已得到情报,大魏第二军,分别在唐国,阿木塔,突良三地扎营,唐国说到底也是大魏分支,不像我等异族一般。”


“所以,孤料定,许清宵必会进攻阿木塔和突良二地,暂时不会进攻唐国,应该会去劝降。”


“可许清宵想错了,唐国乃是十国之一,他们早就想要独立出去了。”


“所以,唐国不会劝降,甚至会乘机突袭大魏第二军,这个时候,燕国,京图部落,尤安部落,竭尽全力去支援唐国。”


“与唐国配合,袭杀大魏第二军,如若运气好,必能重创大魏第二军,即便是运气一般,也能让大魏第二军吃个大亏。”


“尔等觉得,孤意如何?”


司龙王极其了解大魏,他瞬间完成判断,笃定许清宵不会进攻唐国,只会进攻阿木塔与突良部落。


毕竟唐国是分支罢了。


“此计妙也,司龙王大才。”


唐国使者起身,他满脸欣喜。


其余异族国来使也纷纷点头赞同。


不过司龙王继续开口道:“有一件事情,必须要注意。”


“第一战,蕃国之所以如此快投降,有一个关键点,蕃国国君让各国部落冲杀在前,想要保留本国实力。”


“这就是灭亡之根本,蕃国国君也该死,诸位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告知尔等国君。”


“援军不是白送死的,所以接下来每一战,都必须要让本国主力先上,援军再上,以确保决心。”


“并且要对友军敞开大门,切不可互相猜忌,我等目前唯一的敌人是大魏,如果拖不住大魏,在场的人,有那个能活着?”


“到了这一步,不要再有侥幸心理了,谁要是再这样,等战后结束,屠灭此国,知道吗?”


司龙王特意拿出这件事情说出,他派出一万精锐铁骑,只回来了十几人。


一万精锐铁骑白白死在大魏,他如何不气?更气的是,自己好心好意送人过去援助,换来的居然是这个结果?


人多力量大没错,但人多心思多啊,所以他必须要讲清楚,谁要是还这样乱来,到时候屠灭其国,就不信还敢乱来。


“我等遵命!”


“我等遵命!”


众使者纷纷开口,司龙王说的没错,既然团结一致,如果还互相猜忌,那无疑是自找苦吃。


要知道,面对的敌人,是大魏王朝,又不是某个小国。


当下,司龙王的目光,不由落在沙盘之中。


唐国,必须要赢啊。


打得过打不过是一回事,必须要拖住大魏前进的步伐。


大魏这一步,杀的太好了,这一刀杀下去,天下惧惊,这帮异族哪里还有胆子拼杀啊。


自己只能稳住大局啊。


司龙王心中如此想到。


他之所以能统领大局,不是因为他的才华,也不是因为司龙一族有多强,而是他背后有人。


上面的指示很简单,前期拖,中期乱,后期杀。


这是上面的大局安排,前面必须要拖住大魏,不拖住大魏的话,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能赢。


只要大魏前期被拖住了,中期就必然会有很多是是非非,什么藩王之乱,文宫之乱,民间之乱,大魏内部会有一大堆问题。


如此一来的话,等到大魏内乱了,他们就可以真正的出刀,那个时候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同一时刻。


大魏文宫。


当许清宵杀降之事传开后,整个大魏文宫彻底沸腾了。


谁也没有想到,许清宵竟然会下这个命令。


杀降啊!


这可是天理不容之事啊。


“许清宵,你当真是丧心病狂。”


“自古以来,杀降皆为不祥之兆,我大魏江山,七百年的气运,就要断在你手中吗?”


“一旦杀降,接下来每一场仗,大魏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数万万无辜生命,将会因为许清宵而白白牺牲啊。”


“我要书写文章,我要书写文章,许清宵,你无有儒者仁义啊。”


大魏文宫已经沸腾起来了,到处都是骂声。


有人的的确确是真的愤怒。


只是这种愤怒之后,是叹息,是惋惜,是无奈。


但大部分儒生,则是一种狂喜,内心的狂喜,因为许清宵终于做错了一件事情,一件天大的错事。


大魏文宫的大儒们疯狂写文章,甚至有些大儒,带着一批儒生,直接朝着皇宫走去。


“走!我们去觐见陛下,弹劾许清宵!”


““许清宵之行为,天神共愤,去大魏皇宫,去见皇帝。”


大儒们的声音纷纷响起。


而文宫中,蓬儒却没有说话,显得无比平静,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也没有阻止这些大儒去皇宫弹劾。


不多时,几百位儒生来到大魏皇宫外,五位大儒要求面见圣上,但得到的却是拒绝。


女帝不见。


一时之间,五位大儒显得有些面红耳赤。


“陛下不见,我等就坐在这里不走了。”


“许清宵杀降,违背仁义道德,违背人道,请陛下降罪,罢免许清宵之职。”


“自古以来,杀降为不详,许清宵灭我大魏国运,毁我大魏根基啊。”


几位大儒声音如雷,在宫外大吼大叫,斥责许清宵,辱骂许清宵。


而宫内所有人听的一清二楚,只是没有人搭理他们罢了。


下一刻,有大儒压着声音,让这些儒生去喊人来,聚集大魏京都所有读书人,来宫外请愿。


文华殿中。


许清宵将七封书信交给信使,让其快马加鞭,送到射阳侯手中。


而宫外,大儒们的骂声彼此起伏,扰的人心烦意乱。


“这帮老东西,一直吵吵闹闹,守仁,你下道令,老夫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刑部尚书张靖第一个开口,他听着帮大儒的叫喊声听了快半个时辰了。


的确觉得吵死了,故此希望许清宵下到令,直接把这帮家伙全抓了。


反正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大魏要赌国运了,还怕你狗屁大儒?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魏很有可能要没了,你大魏文宫地位再崇高又如何?


有大魏王朝崇高吗?


逼急了,当真杀儒信不信?


“留他们有大用处。”


许清宵摆了摆手,这些大儒所作所为,完全在他预料之中。


不去针对,不是怕,而是许清宵需要他们这样闹。


闹得越大越好。


大约四个时辰后。


信武侯战报再次送来。


这一次送来的战报极多。


而且信使将战报展开道:“许大人,侯爷说,要让属下大声宣读。”


这信使如此说道。


许清宵点了点头,他大概猜到信武侯发来了什么战报。


“臣,信武侯,奉命清点蕃国战品。”


“战马十五万匹。”


“蕃国存储粮食四百五十万石,诸国援助粮食八百七十万石。”


“国库白银十二万万两,其他金银珠宝估算五万万两。”


“战甲二十万套,战刀十五万柄,攻城器四十架,巨型玄铁弩箭十架。”


“以上,为四个时辰搜刮清点之物,依有大量资源未查清。”


“请许大人清点收纳。”


当声音响起,文华殿内,众人再一次愣住了。


尤其是户部尚书顾言。


他死都没有想到,区区一个蕃国,居然这么富有?比大魏还要富有?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尤其是存储的粮食,高达四百五十万石,各国支援八百七十万石,加起来就是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啊。


这他娘的,也太富有了吧?


一石等于一百斤粮食。


一个正常士兵,一顿饭可以吃十斤左右,不过吃饱一顿饭,可以挨十天饿。


行兵打仗,基本上的口粮分配就是一天一斤,也就是说一石粮食,够一百个士兵吃一天。


三十万大军,一天的基本口粮就是三千石粮食。


一个月也才不过九万石。


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够三十万大军吃他娘的十二年啊。


再加上这么多金银珠宝,还有各种好处,譬如说蕃国的劳动力,蕃国的矿山等等。


顾言有点晕了。


他算不来这笔账了。


这比杀多少番商还要赚啊。


打仗不是要花钱的吗?怎么感觉好像赚了很多一样啊?


这打一个国家就赚这么多银子!


这要是打完百国,大魏岂不是.......得倒退五十年啊?


不仅仅是顾言要晕了,在场谁不晕?


这还仅仅只是搜刮了一部分?


全部搜刮下来,得有多少银子?多少粮食?还有这么多的劳动力?


这他娘的!


想都不敢想啊。


“传令下去,国库银两,大魏第一军,大获全胜,蕃国国库银两,运输大魏,死去将士,按五倍抚恤金发放,若有儿有女有父母者,赡养至成年,读书识字,全由大魏支出。”


“重伤残疾者,也由大魏赡养余生,国库一成直接犒赏大军。”


许清宵开口,他财气十足道。


蕃国的国库,大约二十万万两左右,算上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等,第一军三十万人,扣除战死之人,差不多二十七万五千左右。


按照国库两成,也就是说活下来的每人可以分到一千两白银的奖赏。


这是天大的恩赐。


他们一个月一两军费,一人一千两,一辈子都难以赚到的银子。


如果不是因为抚恤金以及赡养后代的事情,许清宵甚至愿意直接将这二十万万两全部分出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激励三军。


没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银子更有诱惑力。


但许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件事情,银子有了,也会贪生怕死,所以许清宵将大部分的银子,安置在战死者身上。


让这些将士们明白一个道理。


你们死了!


你们的儿女,妻子,父母,由大魏赡养。


你们重伤残疾了。


你们这一生,也会由大魏来赡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将士们义无反顾地保家卫国。


的确,当许清宵这般开口,武官们集体不知该说什么了。


许清宵太大方了。


大方到他们不知该说什么。


对比一下顾言。


许清宵才是真正爱民爱兵之人啊。


“去吧,将此事告知信武侯,让他宣告大军。”


许清宵开口,随后目光还是锁定在沙盘之中的唐国。


第一战结束了。


马上便是第二战。


许清宵十分清楚,自己前期必须要速战速决,绝对不能被拖住。


他要狠狠地打。


打到异族国彻彻底底怕了。


这样的话,才有转机。


大魏必须要保持一个无敌的姿态,一路横推。


才能震慑敌人。


靠嘴皮子,是没有用的。


而就在翌日。


卯时。


一篇文章,出现在大魏许多郡地。


【杀降为不详!许清宵灭我大魏国运!毁我大魏根基!】


是大魏儒报上的文章。


换句话来说,是整篇大魏儒报上,只刊登了这一篇文章。


其内容无非就是围绕‘降军不可杀’的原因解释了一大堆。


说许清宵残暴无德,杀了十七万无辜生命。


整篇文章,激昂无比,把许清宵上上下下骂了一遍。


的的确确引来许多百姓讨论。


并且主笔之人,还是张宁。


一时之间,民间顿时出现诸多谣言。


有的谣言说,许清宵已经心魔入体了,他修炼了异术,整个人成为了疯魔。


有的谣言说,许清宵通敌他国,故意杀降,要毁大魏根基。


不仅仅如此,各地藩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纷纷写起奏折,辱骂许清宵,甚至有的藩王,更是要求女帝赐死许清宵。


引来各种争议。


尤其是读书人,更是各种破口大骂。


写请命书,请陛下罢免许清宵,甚至要赐死。


大魏皇宫外。


聚集的儒生也越来越多了,有数万儒生在外,每隔一段时间便传来坚定之声。


“许清宵杀降,天理不容,请陛下明鉴,严惩奸臣。”


这声音就是一刻钟响一次,的确让人心烦意乱啊。


然而天下百姓虽然争议,可所有人都在等许清宵如何回应。


毕竟许清宵在民间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暂时性,百姓们并没有过多去言论,而是好奇,许清宵会如何回应。


终于。


又是翌日。


卯时未到。


一辆辆马车行驶入各大郡城,府城,县城。


一份份大魏文报,不收取任何一文钱,免费发放至百姓手中。


百姓们争相抢后。


当拿到大魏文报时。


令人震撼的文字入眼。


【犯我大魏,虽远必诛】


简简单单八个字。


是许清宵强而有力的回应。


是许清宵对杀降的回应。


这一刻,百姓们震惊了。


而与此同时。


大魏文宫内,许清宵的目光,也缓缓落在大魏文宫。


时机成熟了。


他要动手了。


“来人!”


一瞬间,许清宵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