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魏读书人 > 第二百零七章: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求月底月票】

第二百零七章: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求月底月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魏读书人


京都贡院。


当看到周任明的文章后,许清宵的神色,微微变了。


【强国策-尊圣而强,蔑圣则衰】


这是周任明的文章开头。


行文洋洋洒洒,文章的内容,大致说的无非就是,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有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圣人。


朱圣!


尊重朱圣,人人皆有品德,有仁义道德,这样一来,大魏将会人人向上。


倘若主考官是朱圣一脉的人,或许看到这篇文章,不管如何也会给个优等评价。


可主考官是许清宵。。


还是那句话,许清宵并不会去针对某些人,身为主考官,必须要公平。


许清宵也尊重朱圣。


可问题是,这种文章,毫无任何营养,文章全篇都是在夸赞儒道有多好,朱圣有多好,朱圣一脉又有多少。


而且文章内容里里外外都带着一种莫名的讥讽,什么人人不尊圣人国家将会衰败,而一人不尊圣人也,是为道德败坏。


并且举例子,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对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


而不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又损害了国家什么利益。


文章算不上高明,但也没有指着自己鼻子骂之类的。


只能说,纯粹就是恶心人的文章。


当下,将最后一个字看完之后,许清宵提起毛笔,在上面直接评写。


【劣】


仅仅只是一个字,代表着许清宵的意思。


而后,放在一旁,不管不顾。


科举一共有三堂考试。


如若出现一个劣,基本上就别想中举了。


当然如若后面两堂考试,是甲上等的话,可以破格录取。


许清宵落笔之后,周任明一直关注着,他神色平静,似乎也猜到许清宵会做什么。


也就在此时,一份份试卷呈现上来。


许清宵有空便一卷卷看,看完之后,基本上都会给予中肯的评价。


好就是好,不是就是不好。


甚至又是一个多时辰后,许清宵看到了陈星河的文章。


对于陈星河的文章,许清宵也有些兴趣。


他认真观看着。


【强国策-民富国强】


这是陈星河的策论,以百姓为开头,整篇文章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百姓,认为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强国之路,就必须要让百姓吃饱饭,让百姓生活安康。


等百姓安康之后,才会有劳动力,生产力,促使大魏更快的发展,走向强国之路。


陈星河的文章,不说很好,但也不差,说到了点子上,但对于当前的大魏并不适合。


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许清宵给予了评价。


乙中等。


文章评价,甲乙丙丁劣,再细分上中下。


乙中等不算差,如若能拿三个乙中等的话,中个举没问题,当然若是运气不好,同期都是高材生,那就别想了。


许清宵很公平,没有因为陈星河是自己师兄,从而加分。


是如何,就是如此。


如此。


又是两个时辰后。


科举结束的钟声也随之响起了。


钟声响起。


所有考官下去,将众考生的试卷收走了。


大部分人都显得有些紧张,他们早就写完了,一直在反复观看而已。


也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写完,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钟声响起,必须要收起试卷,不允许拖延时间。


如若抗拒,视为放弃科举。


“明日卯时,第二堂科举,诸位考生好好回去休息。”


此时,王新志的声音响起,告知众人明日来参加第二堂考试。


很待众考生走后。


众人也开始忙碌的审批这些考卷了。


这是大魏的科举,主考官可以当场审批,也可以选择收取考卷后,集中审批。


毕竟文章倘若极好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异象,若是挺不错的,也自然有大儒阅读。


是夜。


许清宵坐在贡院内,观看着一份份考卷。


一直到丑时三刻。


许清宵将所有考卷全部看完了。


因为是考卷,自然需要认真去看,并且还要给出一些注释,与其余考官互相交流意见。


而从这数千份考卷,许清宵愈发觉得于益这个人不简单,同样也知道了一件事情。


这天下读书人对朱圣的态度了。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千份考卷,除了个别几个人,基本上所有人在文章当中都多多少少带上圣人。


对朱圣的崇敬,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读书人崇敬圣人,这不是什么坏事,但许清宵却敏锐地发现。


这些读书人,不仅仅只是崇尚圣人这么简单,而是将圣人当做了信仰,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在他们眼中圣人超越一切,至高无上。


从文章的某些内容就可以看出,天下读书人对朱圣已经陷入了一种‘狂热’以及‘信仰’的程度上了。


细细想来,许清宵也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原因。


圣人的确高高在上,这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容置疑的,读书人崇敬圣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


而对于圣人本身来说,他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自己的中心思想传播出去,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从而建设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世界。


这是每一代圣人的想法。


可这也只是圣人的想法。


但圣人的门徒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因为跟随过圣人,莫名产生一种‘虚荣’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待圣人逝去之后,他们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圣人在世间的代言人。


而为了稳固权力,为了继续成为圣人的代言人,所以他们不断给后世人洗脑,给后世读书人洗脑。


从小到大就灌输‘圣人至高’的思想,圣人的每一句话,你都要牢牢记住,圣人每一本书,你也要牢牢记住。


而为了让读书人乖乖听话,就需要朝廷辅助,科举就成为了稳固地位的最大竞争了。


不管读书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读书,但你想不想当官?想不想出人头地?想不想过上好日子?


想的话你就要读书,考科举,而科举内容基本上都是由朱圣一脉把控。


接下来学什么你心里应当明白了吧?


这是内部地位稳固,通过科举来限制读书人。


而外部地位稳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了,划分阶级,打压异类。


内部依靠的是科举来稳固地位,外部就是划分阶级,怎么划分?很简单,继续烘托朱圣。


把圣人无限拔高,圣人没死的时候,地位可能还没这么高,但圣人死后,地位无限拔高,一代又一代的灌输。


朱圣做过那些事情,朱圣说过什么话,然后美化圣人,实际上圣人也有脾气,也有欲望,只是他们懂得克制,明白道理。


但随着圣人死后,他们的门徒,开始神话圣人了,圣人没有犯过一点错,圣人曾经为了学习,站在冰天雪地里面如何如何。


有的是真事,有的是假事,有的甚至朱圣一脉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只要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神话,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谁还会记得是真是假?


尤其是对方是一位圣人,你敢质疑吗?


如果你非要质疑也不是不可以,可问题是,你拿什么资格质疑?不说别的,你最起码得有半圣境界吧?


可倘若真有半圣境界,也不会去质疑,所以形成了一种‘无解’的闭环。


而神话圣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朱圣一脉的地位越拉越高,文人也越来越推崇朱圣一脉,如此一来,其他读书人怎么看?


谁不想成为宴会上的风云人物?


而且朱圣一脉更懂得稳固人心,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忙,摆出一副仁爱的样子,团结一致。


这就如同散户和庄家的道理一样。


散户如果凝聚成一团,可以轻而易举干翻庄家,可问题是人心不齐,尤其是即便是有人说,要去干庄家,带头冲锋,大部分人还是观望。


所以被庄家轻而易举碾死。


而庄家一旦成型了,就是滚雪球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了朱圣一脉,只要加入朱圣一脉,地位上就能得到提高。


以后参加宴会或者是出门在外,来一句吾乃朱圣门徒,有没有逼格?


如若表现的好,还可以来大魏文宫听一下课,要是会点人情世故,指不定拜师大儒。


换谁谁扛得住?


所以朱圣一脉的人,只要将这些事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等时间发酵。


五百年的时间,完全够了。


甚至都已经多余了。


自然而然,朱圣一脉成为了天下最大的读书人团体。


他们聚集在一起,推崇朱圣,霸占着各种资源,谁要是侵犯他们的利益,得到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集体讨伐。


任何穿越者,稍微看过资本论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清宵被天下读书人仇视的原因啊。


不是天下读书人没脑子,被人摆布,而是天下读书人围绕的都是自己利益。


至于说读书人有浩然正气,按理说应当明辨是非。


那么反过来一句话,什么叫做是非?


谁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站在大魏文宫的角度上来看,大魏文宫做错了吗?


许清宵怒怼大儒,虽然严儒的的确确有些做得不对,太过于严法了,可问题是你一个晚辈怒怼长辈,这是对还是错?


站在许清宵角度,是错的。


可站在严磊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情他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没有任何明文规定说了,他不能这样做。


而许清宵又在一步一步挑战大魏文宫,建立心学,创建新的学派。


虽然到现在心学都一般般,可问题是,大家都推崇朱圣,你不但不推崇朱圣,不加入我们,而且还搞一个新的东西来?


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货色?


从这一刻开始,许清宵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就已经有些印象差了。


结果许清宵更是把持朝政,文宫出招,许清宵不但完美化解,而且每一次都让文宫吃瘪。


天下读书人能舒服吗?


再加上先天第一印象的不爽,那么他们对许清宵就越来越不爽。


所以文宫让他们去针对许清宵,他们立刻答应。


这叫做什么?这叫做铲除异己。


当然也有大儒没有参与进来,但他们不参与进来,并非是说就认可许清宵,而是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


甚至说,这些大儒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言了,要么就是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要么就是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


而这种人,往往在文宫当中,属于名声大,但没有任何实权的。


是文宫拿出去宣传的存在,可文宫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些大儒说不上话来,最多可以提点意见,可最终的权力,还是在那帮人手中。


书房内。


许清宵望着油灯烛火,这些道理他逐渐明白了。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实际上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利益决定一切,屁股决定脑袋。


而且任何势力做到这个程度,都会这样发展。


把文宫当做一个产业来看,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了。


文宫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那么加入文宫势力的朱圣一脉,自然地位也越来越高。


某某国掌控军权,国君强势无比,不尊儒生是吧?


我打不过你,可文宫一张旨意下来,天下朱圣一脉的读书人,骂不死你。


天下读书人,九成是朱圣一脉的,剩下的一成,完完全全属于那种理想派,不愿意参与任何争斗的存在。


所以,文宫就代表天下读书人。


确定了自己的阵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那么所有事情就简单多了。


明确目的,围绕利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一时之间。


一道叹息之声响起了。


这一次科举,许清宵也算是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她并非是让自己掌控科举,而是让自己明白,现在文宫到底是什么情况,天下读书人又是什么情况。


这些东西说给自己听,自己只怕不会相信,但当自己主审科举之后,很多道理自己都会明白。


望着外面的夜色。


许清宵推开房门,独自一人静一静。


月光之下。


许清宵莫名觉得有些可笑。


天下的儒者!


竟是这般模样,说到底都是一群凡人罢了。


无非是受到天恩眷顾罢了。


朱圣一脉能形成如此规模,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儒道独一无二的眷顾,成为读书人,增加天地之间的阳力。


恰好出现了一位朱圣,成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金字招牌,只怕朱圣本人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五百年,会变成这种模样。


人和,朱圣一脉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啊,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完美执行。


当然这也离不开必然的自然规律。


就好像王朝一样,一旦建立王朝,再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将会迅速扩张,然而就一定会衍生出贪官和清官。


这是必不可少的。


但有一点,许清宵格外的清楚。


天地之间,万物皆然遵循自然规律,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没有不朽的王朝,也没有永恒的存在。


当一个王朝,大部分都是贪官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而当文宫这种势力,满脑子都是围绕利益之时,那么这个势力,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欠缺的,无非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


大厦不会突然倒下,但当大厦倒下的时候,也是极快的。


朱圣一脉。


走到了末路了。


望着月色。


许清宵沉默了许久。


一直到卯时。


科举第二会考来了。


许清宵从院中走出,缓缓来到了主考地点,如昨天一般。


只是他将原本的试题收回了,取而代之,换了一个新的试题。


主考地点,参与科举的考生们,已经落座下来了。


王新志等人早早来了,许清宵是掐着时间来的。


“我等拜见许大人。”


这一刻,考生们以及其他考官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但周仁明这批人依旧是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


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昨日让许清宵吃瘪了,所以今日比昨日更加莫名嚣张起来了。


许清宵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只是点了点头,将试题交给王新志。


紧接着回到自己的主考官位上。


拿到试题。


王新志也没看,而是看向众考生道。


“科举开始,众考生准备。”


说完此话后,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而王新志也来到钟旁,让人敲钟过后,便缓缓展开手中白纸。


只是下一刻。


当王新志看到试题之后,脸色一变。


王新志将目光看向许清宵。


然而许清宵神色无比平静,一时之间,王新志叹了口气,随后缓缓开口道。


“大魏王朝,武昌二年,科举第二试题。”


“文宫之害。”


王新志几乎是硬着头皮将试题说出。


刹那间,随着试题说出之后,所有考官脸色瞬间大变,而这些学生们也在一瞬间哗然一片了。


尤其是周仁明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他们昨日才道出朱圣一脉的好,讽刺许清宵不尊圣人,结果许清宵今日的试题,几乎是将朱圣踩在脚下。


实际上,许清宵的试题,针对的是文宫,但在他们眼中,许清宵就是在针对圣人。


“许清宵,你如此蔑我圣人,你当真大胆。”


周仁明体内的血,直接涌上脑袋,他大声怒吼,指责许清宵这般行为。


怒声极大。


主考台上。


许清宵眼神没有任何怒意,只是缓缓开口道。


“考场喧闹,逐出去,剥夺功名,三年内不得再考。”


许清宵声音很平静。


周仁明这种人,许清宵压根就不想对付,连七品都没有,在这里叫嚣。


如若自己不是主考官,他周仁明下场会很惨。


可自己是主考官,一切按规矩来。


“许清宵,你大逆不道,竟然如此污蔑圣人。”


“你将我驱逐,我周仁明今日还不考了。”


“你这种人,不尊圣人,不敬长辈,罪无可赦。”


周仁明怒吼连连,他并不在意被驱逐,昨日写那种文章,他便已经不考虑科举了。


眼下他就是要骂,骂许清宵,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来。


“来人。”


“将考生周仁明,扣押大牢,藐视科举,不尊本儒,罪上加罪,今日午时,由刑部,大理寺验明真身,斩首示众。”


许清宵淡然开口。


既然对方一心求死,许清宵也就不给机会了。


“许清宵,你敢?”


“我乃大魏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又没犯重罪,按照大魏律法,你不能杀我。”


周仁明听到这话,眼神之中明显露出慌忙之色,但他依旧昂着脖子如此说道。


只是贡院内的护卫,已经过来了,直接将他扣押,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留情。


而在这帮护卫眼中,一个区区考生算什么?许清宵连天地大儒都敢杀,这人脑子真有问题。


“好,你的功名没了,王大人,劳烦您请人去一趟吏部,把这人的功名革了。”


许清宵开口,语气平静无比。


此话一说,周仁明还想要嚷嚷着什么,但过来扣押的护卫不蠢。


直接一巴掌扇在周仁明脸上,让其瞬间闭嘴。


下一刻,周仁明被扣走了。


其余人面面相觑,即便是一同跟随周仁明同来的读书人,在这一刻莫名害怕了。


“如若觉得试题有问题,可以放下笔,视为弃考。”


“这是尔等的权力。”


“还有,再喧闹,一视同仁。”


许清宵声音略显冷漠。


他昨日不出手,是不想理会这种事情,狗叫几句,没必要去招惹。


可今日出手,狗已经咬了自己,许清宵可不信奉那句难道还咬回去这个理论。


许清宵不会咬回去,杀了就行。


不过当许清宵说完此话后,众读书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老老实实参加科举。


他们虽然是读圣贤书,可问题是,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仕途。


但也有一批读书人起身离开了,不过没有像周仁明这般作死。


这帮人就是实打实被洗脑成功读书人。


许清宵不在乎这些人,依旧是静静等待着。


数个时辰后。


又是于益第一个写完了考卷,许清宵仔细观看。


文章内,于益的思路与自己再一次不谋而合,认为文宫之害在于,读书人不再是读书人,而是追逐地位与权力的人。


读书为的不是天下苍生,为的是自身利益。


文章犀利,而且字字珠玑,倘若这文章拿给大魏文宫看,估计文宫大儒也要炸了。


收回目光,许清宵看向于益。


后者感受到许清宵的目光,当下抬起头来,随后朝着许清宵拱手,他不能站起来,这是规矩,可面对许清宵,他尊重,可这番尊重并不是那种谄媚与巴结。


只是尊重罢了。


“此子,大才。”


许清宵在考卷上写下优。


优,是超过甲的评价,唯独主考官可以写优,其余考官只能划分甲乙丙丁。


过了几个时辰后。


有人来了,找的是王新志。


过了一会,王新志皱着眉头走了进来,来到自己面前,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


许清宵大致也猜到了什么事情。


“王大人,是否有人找你,让你向我求情,绕过周仁明?”


许清宵问道。


“恩,不过老夫拒绝了。”


王新志给予回答,也没有隐瞒什么。


“倘若王大人求情,我可以放他一马。”


许清宵不想折损王新志的面子,他这般开口,毕竟一个周仁明而已,被人当了棋子,傻乎乎的。


“不了。”


王新志摇了摇头,而后开口道:“不杀一个周仁明,往后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周仁明,这种人,死不足惜。”


王新志语气冷漠道。


如若只是一些小事,他的确会求情,科举考场上,也敢这般,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


听到王新志的回答,许清宵到没有说什么了。


就如此,科举结束。


许清宵如昨日一般。


不过这一日深夜,当许清宵审批完所有考卷后,王新志来了。


“守仁。”


私下见面,王新志就没有称呼许清宵为大人了。


“王大人。”


许清宵倒是客气。


“明日科举,结束后,打算去做什么?”


王新志倒也直接,开口问道。


“回去读书。”


许清宵回答道。


“守仁,明日科举结束后,去大魏文宫吧,朱圣十二册,一定要认真看。”


“对你定然有帮助。”


王新志说出自己来找许清宵的目的。


他知道许清宵最近在想什么,所以特意过来提醒一句。


此话一说,许清宵点了点头,也算是明白王新志来找自己做什么了。


“好。”


许清宵点了点头。


而王新志继续开口道。


“这次科举,可看中什么人才吗?”


王新志询问许清宵道。


“有几个,但数量不多。”


“不知对比以往如何?”


许清宵给予回答,同时也很好奇地询问。


毕竟王新志主持科举的次数比自己多。


“新朝第一科举,不怎么行,对比以往,差了许多。”


“准确点来说,越来越差了,今年这个于益极其不错,文章犀利,有点你的影子,只不过太过于锋芒也不好,没有你的能力,如此锋芒的话,麻烦很大。”


王新志给予回答。


随后,他继续开口道。


“老夫看了于益的文章,也明白了你为何出这道题。”


“是啊,自朱圣逝后,文宫越来越糟糕了,早几百年还好,可到了今日,文宫已经将传道受业放在一旁,所有心思都是想着如何稳固文宫地位。”


“圣人在的时候,他们没有这样做,圣人不在的时候,他们也害怕地位不稳固。”


“读书人没有读书人的样子,这就是现在的环境。”


“守仁,老夫尊的是朱圣,不是文宫,老夫希望你早日成圣,还读书人一个朗朗乾坤。”


“如若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去做,尽管开口。”


“再过几年,老夫也要告老还乡了。”


王新志感慨道。


他也意识到大魏文宫这些年来的变化,所以不由感慨万分。


“王大人言重了,您身子骨还健朗,再做二十年都不成问题。”


许清宵如此说道。


而王新志摇了摇头,有些苦笑道。


“到了这个位置,没有人舍得下来,但大魏需要新人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大魏王朝历经北伐之战,国家动摇,王朝于风雨之中,我等所做的事情,就是让国家稳定下来。”


“剩下的,是你们年轻人该做的了。”


“文宫脱离后,或许是一件坏事,也或许是一件好事,待这两年,大魏彻底稳定,我等也会相继离开。”


“大魏王朝,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王新志没有承下许清宵的安慰,反而十分认真地阐述事实。


许清宵听后,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王新志离开了。


望着离开的王新志。


一时之间,许清宵更加沉默。


时间缓缓流逝。


第三日。


许清宵依旧主考。


而第三日的考题。


【为官之道】


许清宵的试题,并非是什么经书论文,而是拿出大魏当前的弊端情况,让考生们发挥。


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


第三日。


依旧是于益文章最好,但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的师兄,也写了一篇不俗的文章。


许清宵也没有避嫌,直接标注优。


一直到申时。


科举结束。


十日之后,科举揭榜。


不过这一日,许清宵没有审批考卷,交给王新志他们审批即可。


待考生们离开后。


许清宵过了一会,独自一人,朝着大魏文宫走去。


他要去看朱圣十二圣册。


因为自身对圣道几乎没有任何头绪,闭门造车,终究是困难的。


看一看别人的东西,或许会让自己有所感悟。


再临大魏文宫。


许清宵没有丝毫一点尴尬,反倒是极为从容。


而随着许清宵来到大魏文宫后,一时之间,大魏文宫更加安静了。


所有人几乎都看向许清宵,眼神无比复杂,但没有人敢说什么,也没有人敢流露出什么神色。


很快,一道身影出现了。


“晚辈华星云,拜见许儒。”


华星云的出现,让许清宵有些惊讶。


这个人实在是有些古怪,从最开始出现,许清宵以为此人会找自己麻烦。


却没想到的是,华星云不但没有找过自己麻烦,而且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事,也没有得罪过自己,甚至许清宵还听闻华星云在外会维护自己的名声。


而且这一次科举,按理说华星云也会参加。


却不曾想到,华星云没有参加。


不过许清宵一眼就看出,华星云已经立言了,是六品的正儒。


当初看到他的时候,也不过是明意。


“华兄客气,许某不喜欢这种规矩。”


许清宵开口,微微笑道。


“许儒言重了,许儒,您今日前来是为了十二圣册的吗?”


华星云询问道。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者也没有多说,直接带着许清宵前往大魏藏经阁。


一路上各种目光投来,随着许清宵进入藏经阁后。


声音才逐渐响起。


“许清宵这般蔑视圣人,十二圣册他看得懂吗?”


“如此不尊圣人,还有脸去看十二圣册?”


“唯独心诚之人,才能看懂十二圣册,许清宵看不懂的。”


一些声音响起,不多也不大,就是一些小议论罢了。


大魏藏经阁内。


随着华星云引路,许清宵来到了藏经阁顶。


阁顶上,有十二块石碑,石碑之上摆放着金色的圣册。


“许儒,这便是朱圣十二册,此地我不能长待,晚辈在下面等待。”


华星云极为客气。


而许清宵点了点头,随后来到第一块石碑面前,直接将圣册拿起。


刹那间,浩然正气弥漫,一缕缕圣威压来。


不过随着许清宵释放出自己的浩然正气后,圣册安静下来了。


这是原稿圣册,非大儒不可观看,大魏文宫一些正儒或者是七品明意儒生,也是通过天地大儒的摘抄本,才能观看。


拿到圣册后。


许清宵直接翻开,阅读圣言。


刹那间。


宏伟之音在脑海当中响起,这是朱圣之言。


阐述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人族之道,万物之道。


几乎是一瞬间,许清宵陷入顿悟状态当中。


听得如痴如醉。


圣人之言,自然与众不同,许清宵纵然有万古大才,可面对圣人,依旧不足。


天地宇宙的玄奥,万物自然的规律。


当这些道理出现时,令人莫名升华,仿佛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是圣道。


许清宵静静感悟。


而就在此时,他周围的浩然正气,也逐渐弥漫。


一个时辰后。


许清宵将第一册圣言放下,拿起第二册圣言。


他心无旁骛,在认认真真阅读圣言。


一册册的观看。


一册册的阅读。


逐渐的,他周围的浩然正气,也愈发浓厚。


不,是整个藏经阁,弥漫着无与伦比的浩然正气。


又一个时辰。


许清宵拿到第三本圣册阅读后。


整个藏经阁,突兀之间,响起一道道诵经之声。


冲天的紫色浩然正气,也在这一刻爆发了。


轰!


紫气冲天,藏经阁的动静,瞬间引来整座文宫所有儒生投目看去。


“发生了什么事了?”


“藏经阁为何如此?”


“许清宵不是在藏经阁吗?这是他弄出来的异象?”


“好气,为什么许清宵去个藏经阁都能引来这样的奇景?”


儒生们惊愕,但更多的是嫉妒。


“许清宵在顿悟,老夫猜中了,十二圣册,乃是圣人亲笔而写,对于天资绝佳之人来说,有奇效,无论如何,许清宵的才华,无人可质疑,这十二圣册,对他来说,只怕意义非凡啊。”


有大儒开口,望着藏经阁如此说道。


“十二圣册,的确意义非凡,许清宵弄出这样的奇景,到也正常,可惜啊,他并非是我朱圣一脉,否则的话,朱圣一脉,又要昌盛五百年。”


也有大儒开口,他不震撼这一幕,而是惋惜,惋惜许清宵并非是朱圣一脉。


藏经阁的光芒越来越炽烈。


百丈紫气,引得大魏京都不少人驻足而望。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


紫气越来越恐怖。


三百丈。


五百丈。


千丈。


直入云霄。


轰轰轰!


这一刻,大魏文宫震颤了。


藏经阁内,许清宵也已经看到了第九册。


诵经之声,一开始传遍大魏文宫,可现在这种诵经声传至整个大魏京都。


天穹之上,更是浮现一朵朵的才气之云。


整个大魏文宫炽烈发光。


到最后,圣像都开始共鸣了。


异象也越来越宏伟。


诵经之声也越来越大。


而当许清宵拿起第十册阅读时。


轰!


恐怖的浩然正气,在文宫当中,凝聚出一尊圣像。


但这并非是朱圣的圣像。


而是许清宵的圣像。


“你们看,这个虚影像不像许清宵?”


“嘶!当真像啊。”


“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许清宵要成圣了?”


“这么好端端就要成圣了?”


“怎么可能?”


“他观看十二圣册,明悟圣人之道,这是要成半圣啊。”


“有可能,极有可能。”


那一道道声音响起。


儒生们震撼,不仅仅是他们,京都上下也震惊了。


大魏皇宫。


所有人都观望着异象。


女帝更是直接走出大殿,将目光看向大魏文宫。


大魏六部,国公府,列侯府,权贵们的目光,也在这一刻,死死地看着大魏文宫。


这异象越来越恐怖了。


光芒也越来越炽烈了。


浩然正气,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淹没了整个大魏京都。


诵经之声,更是响彻万里。


这的确是成圣征兆啊。


吏部当中。


陈正儒死死攥紧拳头,他希望许清宵因此能成圣。


倘若许清宵成圣了。


可以瞬间扭转局势啊。


礼部当中,王新志的目光也充满着期盼。


整个大魏京都,无数人的目光,都充满着期待。


但也有人露出紧张之色。


不希望许清宵成圣。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终于。


许清宵拿起第十二册圣言。


这一次,许清宵只用了半个时辰,看完了这一册。


当朱圣十二册,全部被许清宵看完之后。


刹那间。


许清宵立在藏经阁。


脑海当中浮现无数想法。


朱圣的身影,也出现在脑中,讲述着圣人之道。


轰轰轰!


光芒冲天。


直插云霄。


将整个大魏京都,彻彻底底照亮。


狂风席卷大魏京都。


天地之间。


炽烈无比的圣意,越来越浓烈。


而文宫当中的圣像虚影。


也越来越凝实了。


这一刻,文宫大乱,不少大儒脸色紧张。


曹儒与方儒的面容,则极其难看。


他们怎么也算不到,许清宵当真能借助十二圣册,领悟圣道。


可就在此时。


一道宏伟无比的声音响起了。


“蔑圣者!”


“不可成圣!”


--


--


--


后面还有。


五点之前。


月底求月票。


今日月票1500张,只要破7000张,因为有双倍的加持。


今天无论如何三更!做不到删书走人。


最后一天了,月票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