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魏读书人 > 第二百五十章:九品金莲,真佛古经,诸法无常,九重佛轮

第二百五十章:九品金莲,真佛古经,诸法无常,九重佛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怎知,如来无相?”


慧觉神僧的声音响起。


他被许清宵问的头皮发麻,但最气的不是这个,而是许清宵以佛法辩论,这才是他最气的地方。


他身为佛门中人,按理说应当自己辩佛法而言,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辩论佛法。


这就有一种,我没有用佛法欺负你,你反而用佛法挑衅我?


偏偏,许清宵说的佛法,又极有深度,让他感到棘手,开局就吃了一个大亏。


眼下,他抓住许清宵的漏洞,声音如钟,质问许清宵。


两人争辩的事情很简单。


无上正觉可见如来否?


如来,指的不是如来佛祖,而是真正的佛,如来佛,是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其意思便是,掌握绝对真理的圣者,为如来佛。。


无上正觉,是明悟一切道理,开启本我一切智慧相。


得正觉者,可见如来。


这也是西洲佛门之中的经文,同时也可以衍生一句,不见如来,不得正觉。


慧觉神僧认为,得无上正觉,可见如来。


可许清宵却怒斥对方。


如来是虚无的,是一种智慧的化身,是佛,佛是没有相的,因为佛化万物,万物皆佛。


自然,得无上正觉者,怎可能见到如来?若能见到如来?那就是伪佛。


这是形容佛的无上,慧觉神僧顿时哑口无言,他不能反驳许清宵,因为反驳许清宵,就意味着佛不是无上。


就好像你是圣人的弟子,有人夸赞圣人心胸广阔,如同天地一般,你总不可能说一句,圣人的心胸没有如此广阔吧?


但慧觉神僧倒也不是吃干饭的,他第一时间便抓住漏洞,质问许清宵你怎么知道佛是无相?


这一刻,他已经上套了。


许清宵就等着对方如此质问。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刹那间。


许清宵的声音响起。


这是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如来自我回答。


其意为,若见诸相非相、即是实相自性,真如生见念,即是妄心起,不生不见觉真一,心生万物生,相念灭,相无体,无相之相是实相,无体之体是实体,无念无相万缘息。


用最简单的话语就是,你所能看到的佛,如若他以本相而显,就是虚假的,那只是你眼中的佛陀。


你认为佛陀是这个样子,那么他就是这个样子,是你心中执念而生,并非真正的佛陀。


你所见非实见。


这就是诸相非相。


金刚经之言,充满无上大智慧。


只是,就在许清宵说出这道佛言之后。


刹那间。


天变了。


轰隆。


雷声阵阵,天穹上,一束金色的佛光,划破天穹,直接照耀在许清宵身上。


佛音阵阵而起,许清宵脚下更是生出一朵金莲。


金莲之上,更是诞生九瓣莲叶,荡漾无尽佛光。


“九品佛莲?”


“这是怎么回事?”


“怎会是九品佛莲?”


“为何许清宵脚下生出九品金莲?”


这一刻,八百辩经僧露出惊愕之色,他们望着许清宵,眼神当中充满着震撼。


金莲。


是佛门圆满象征。


唯有大智慧者,才可凝聚脚下金莲。


慧觉神僧脚下有六品金莲,不是因为慧觉神僧有大智慧,而是慧觉神僧携带佛门气运,前来此地辩法论道。


他脚下的金莲,是天竺寺佛法气运,否则的话,慧觉神僧难以凝聚金莲。


八百辩经僧脚下的金莲,也是这个意思。


而且金莲有品,一至十二品,三品为顿悟,六品为觉悟,九品为彻悟,十二为正觉。


有道是,菩萨脚下是莲台,我佛盘坐十二台。


菩萨脚下的是十二品莲台,而真佛脚下的是十二品金色莲台。


许清宵脚下的九品金莲,并非是莲台,距离真佛相差很远,可佛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至高无上,是虚无的存在。


九品金莲,已经胜过慧觉神僧,准确点来说,是胜过佛门一切气运。


自然,八百辩经僧露出无与伦比的震撼之色。


但更加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


随着九品金莲在许清宵脚下浮现,一尊如来法相也出现在许清宵身后。


阵阵宏伟之佛音响起,响彻天地。


万丈的金色佛身,映照天地之间,无尽佛光,沐浴在大魏江山每一寸,百姓们皆然感应到这般佛光。


他们沐浴着佛光,得到祥瑞,身上的伤痛也减少了一半,若是无病无灾者,莫名感觉精神奕奕。


这是一种无上大神通。


也是一种佛门大祥瑞。


大魏京都。


酒楼之中,慧心的神色也变得无比震撼,他望着许清宵,双手合十,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许施主竟一语道破如来真谛。”


他震撼无比,望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许清宵这一句,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道出如来真谛,也道出佛门真意。


然而。


事情并未结束。


此时。


许清宵身后的佛陀虚影,开始诵念起经文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经文之声,缓缓响起,从大魏京都,而后扩散,大魏王朝,再直至整个中洲。


甚至到最后,传到了整个尘界。


西洲当中。


浩瀚的佛音响起,震天憾地,恐怖之音,令天地变色。


西洲。


这里大部分都是荒芜之地,到处都是赤地,不过一座座寺庙,耸立在西洲各地。


数千年前,西洲更加荒芜,鸟兽无存,随佛门僧人抵达,在此开创佛法,建立寺庙,一步一步引领西洲百姓。


经过无数年的发展,西洲虽还是荒芜,但很多地方也已经出现勃勃生机。


而佛的力量,也在这里诞生孕育。


西洲是佛国。


可以没有国家,但不得没有寺庙,在这里佛权胜过王权,百姓们信仰佛道。


是狂热信仰,刻印到骨子里。


也就在此时。


自中洲而来的金色祥云,遮盖了整个西洲。


随着这金色祥云的出现。


一尊佛陀虚影出现,这是大日如来真身,宏伟无比,胜过一切真佛。


佛光遮天盖日,令人感到敬畏,也让人充满着震撼。


西洲佛国。


无数百姓,望着这恐怖的景象,齐齐跪在地上,感应到这煌煌天威,佛光冲天,真佛降世,更是激动震撼无比。


“是真佛啊。”


“真佛显世了。”


“这是真佛,是真正的佛。”


“此佛乃为真正的佛。”


“快来拜见真佛。”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我西洲突然惊现真佛?”


“真佛来自何处?”


那一道道声音响起,西洲信徒们,露出无与伦比之色,他们眼神当中满是震撼。


不知道怎么突然出现一尊如此可怕的佛影?


但不管如何,他们第一时间跪在地上,朝着佛陀跪拜,行大礼跪拜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宏伟神圣之声,在西洲响彻。


真佛虚影,映照西洲一切地。


众生信仰也在这一刻,化作无量的光芒,如同无尽洪流,朝着许清宵涌去。


一座座古寺,也在这一刻,爆发出金色的光芒。


一尊尊佛影出现,这是每座寺庙供奉的佛陀。


“你们快看,这些佛陀,是在朝拜这尊真佛。”


“这是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出世了。”


“竟是佛祖?”


就在这一刻,寺庙中的沙弥和僧人,忽然睁大了眼睛,他们看着自家寺庙供奉的佛陀,竟然向这尊真佛朝拜。


一时之间,他们意识到了一个可能性。


“阿弥陀佛,此乃佛门大异象,万佛朝宗,中洲有人诵念出佛祖真经。”


有老僧开口,他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露出无与伦比的震撼之色。


“是佛祖真经,是佛祖真经。”


“阿弥陀佛,当真是佛祖真经啊。”


“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此乃观佛之经,佛祖真经。”


那些老僧们逐渐反应过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发出震撼之声。


“阿弥陀佛。”


也就在此时,西洲,小雷音寺中,一道佛号之声响起,震天憾地。


随着佛号声响起,小雷音寺中也响起新的声音。


“此乃佛祖真经,为新的佛门真谛,道出如来真谛,西洲众僧,皆朝拜佛祖。”


是小雷音寺的大人物开口。


让西洲佛门弟子朝拜佛祖。


不过小雷音寺的大人物,并不清楚金刚经是什么经文,才刚刚听,怎可能顿悟。


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学派,新的一种真谛。


天竺寺中。


伽蓝神僧正在诵经,感受到这浩瀚的佛力之后,伽蓝神僧也不由开口。


“善哉,善哉,我佛门又出新学,此等心学,为如来真谛。”


“许施主有我佛门智慧相,是我佛门八部天龙转世,倘若许施主愿意皈依我佛,愿供奉许施主为我佛门护道者,其地位为我佛门第一人。”


他赞同小雷音寺的说法。


认为这是一种新学。


如来真谛。


是无上真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无法挑战当下的佛门,只能说开创了新的一个学问,而不是颠覆佛门。


佛门依旧是佛门,他们所学的佛经,依旧是第一佛经。


但天竺寺伽蓝神僧,也依旧认为,许清宵有智慧相,是八部天龙的转世,甚至他主动开口。


只要许清宵皈依佛门,愿意供奉许清宵为护道者,地位超然,为佛门第一人。


换句话来说,许清宵可享受佛门气运。


这句话一说,西洲当中,不知道多少僧人震撼,一个个动容。


眼下佛门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佛门当真要昌盛起来,那个时候的气运,简直是无穷无尽。


胜过所有体系,指不定当真能诞生一位超品的佛陀出世。


这是佛门付出了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努力,如此之多的气运,眼看就可以摘果子,现在主动给许清宵分一杯羹。


而且还是让许清宵分一杯大羹,这如何让他们愿意心甘情愿的接受?


但看着西洲上空出现的真佛虚影,即便是心里不甘愿,但还是得接受,毕竟许清宵诵念出佛祖真经,这意义太不同了。


这一刻,西洲僧人们,包括西洲百姓们,皆然朝着真佛虚影朝拜。


他们恭敬。


浩瀚念力,化作洪流,自西洲滚滚卷起,涌入大魏王朝。


大魏王朝。


京都之中。


人们已经彻底震撼了,伽蓝神僧浩荡的声音响起,语气之中极其认真。


这让世人震撼,许清宵如今已经是武道入圣,儒道半圣,仙道玉清境,现在又可以享受佛门气运吗?


这也太逆天了吧?


佛门为了争夺气运,耗费了多少年心血?前者有小雷音寺,后者天竺寺辩法,再加上佛门在西洲,费劲千辛万苦。


以致于西洲这荒凉之地,焕发新生,这是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努力。


一切的一切,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可现在竟然愿意让许清宵分享佛门气运?


这当真是天大的恩泽,这就好像仙门之中,有人抵达超品,领悟真正的仙道。


而后即将要长生,来询问许清宵愿不愿意分享长生气运?


若是许清宵愿意加入仙门,就分享长生气运一般。


代价很大。


也足以证明一点,佛门当真极其看重许清宵,希望许清宵加入佛门。


而京都内。


当许清宵念诵金刚经后。


他脚下诞生九品金莲,也演化出佛陀智慧相。


七大仙门掌教,也纷纷露出震撼之色。


太上仙宫当中,所有太上仙宗的弟子,聚集此地,他们望着许清宵,眼神当中充满着震撼。


哪怕是无尘道人,也不由感慨道。


“许圣到底是何许人也?儒道半圣,武道入圣,仙道玉清境,如今还要集佛法于一身吗?如若如此,儒释道武,四者合一,古今往来从未有过啊。”


无尘道人震撼,他眼神当中,满是震撼与惊愕,无法抑制住这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本以为许清宵文武双全,又修炼武道,已经算是圆满了,可实在是没有想到。


许清宵如今还精通佛法,这........太不可思议。


归元阵宗,斩天剑宗,如意器宗,这些仙门掌教,也是发出震撼之声。


他们望着许清宵,一时之间,当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许清宵所有的成就,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震撼天下的事情,可这些事情全部集中在许清宵一个人身上,就显得极其神话。


尤其是林阵真人,听到佛门开出这个筹码之后,林阵真人不禁神识传音。


“诸位,贫道之前提的事情,一定要好好思量,佛门敢这般做,就足以证明许清宵有多重要。”


“若是我等还犹犹豫豫,只怕到时候被别人摘了气运。”


林阵真人开口,他急忙说道,让众人好好考虑考虑他之前提的事情。


彻底入驻大魏,算是彻底站队,支持许清宵。


毕竟现在佛门正在跟他们争夺。


他的声音响起,仙门当中,除了七星道宗之外,其余五大仙门掌教皆然沉思,他们理解林阵真人所言。


不过这种事情,他们的确也需要好好沉思。


而天地文宫中。


王朝阳望着这一切,他眼神当中露出不甘与愤怒之色。


他有些不甘,准确点来说是有些后悔,自己为何没有主动去辩法,虽然自己不懂佛经,但也懂得一些佛法道理,


能不能赢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他看不得许清宵这么好。


凝聚九品佛莲,诞生佛门智慧相,如此多的好处,全部被许清宵给夺走了。


这让他充满着嫉妒。


眼下,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许清宵当真答应入驻佛门。


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许清宵未来成就,难以估量,整个佛门为许清宵撑腰,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佛门,存在的时间太长了。


而且佛门几乎没有断绝传承,这批人藏得很深,比儒道还要深,他身后的人只怕也不希望许清宵答应。


也就在此时。


随着无边无际的念力洪流涌来,这是西洲众生的信仰之力,恐怖绝伦。


这股念力要加持在许清宵身上。


而佛门当中,八百辩经僧一个个露出难以言说的表情,他们的神色有些说不清楚,毕竟如此浩瀚的念力,若是加持在他们身上。


可直接突破当前境界。


但加持在许清宵身上,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有嫉妒,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羡慕。


慧觉神僧便是羡慕,羡慕这浩瀚的念力,尤其是天竺寺伽蓝神僧所说的话。


愿意让许清宵为佛门护道人,享受佛门大气运。


他辛辛苦苦过来辩法,只怕到时候也享受不了多少气运,而许清宵只要点点头,他就可以享受佛门无上大气运。


这让他如何能忍受?


又如何甘心啊?


可心中再怎么不甘心,他也只能认了,谁让许清宵诵念出佛祖古经?


同时,他望着这些念力,若是给他的话,不说能一品正觉,最起码也能成为半个一品。


也就在此时。


许清宵挥了挥手,他没有接受众生念力,而是凝聚出大魏龙鼎。


龙鼎出现。


将所有的念力全部吞噬,念力化作龙卷风,直接被大魏龙鼎全部吞下。


“拒绝佛门念力?”


“许清宵这是作甚?”


“他不想与佛门产生联系吗?”


“嘶,竟然拒绝佛门念力?气魄真大。”


人们震撼,议论之声纷纷响起。


谁也没有想到,许清宵竟然会拒绝佛门念力,这种念力,足可以让许清宵蜕变,如今许清宵脚下诞生九品金莲。


更是有佛门智慧相,倘若许清宵愿意,可借助这股可怕的念力,修行佛法。


这样一来,许清宵便有可能佛法三品。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竟然拒绝了。


世人震撼,但暗中有不少势力松了口气,他们不希望看到那一幕。


眼下许清宵拒绝了,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


不管许清宵是什么原因拒绝,现在的许清宵,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存在,如若许清宵答应入驻佛门。


仙门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儒,佛,道,武,以及大魏王朝支持之下,许清宵就再也不是一枚棋子了。


而是一名执棋人,并且还是那种拥有极大权力的执棋人。


此时,大魏龙鼎将念力疯狂吞噬,得到了新的蜕变。


王府之上。


踩着九品金莲,许清宵静静看着这浩瀚无比的念力。


说实话,许清宵不太想和佛门牵扯,毕竟佛门有因果之说,得到了众生念力,就要反哺众生好处。


一取一得。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最主要的是,自己还无缘无故被牵扯进去了。


但大魏龙鼎不一样,这是国运,代表这是大魏王朝。


他们本就是众生,得到众生之力,自然是锦上添花。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原因,许清宵希望快点凝聚出中洲龙鼎出来。


倘若能凝聚出中洲龙鼎,那么一切好说。


吼。


大魏龙鼎将西洲众生信念吞噬完毕,演化出真龙,盘旋在许清宵身后,万丈真龙,看起来极其恐怖,令人莫名生出敬畏感。


皇宫内。


女帝感觉到了这股力量,大魏龙鼎再一次得到蜕变,如若再这样下去的话,说不定当真有可能凝聚出中洲龙鼎。


她美眸当中,露出喜悦之色。


许清宵当真是大魏的救星,中洲从未出现过的变局,或许会因为许清宵而进行改变。


也就在此时。


慧觉神僧的声音响起了。


“阿弥陀佛。”


“许施主,乃八部天龙转世,此事已有征兆,不知许施主为何不愿接受众生念力?”


慧觉神僧望着许清宵,他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此话一说,许清宵神色漠然,望着对方。


“第三题,你已经输了。”


许清宵不想跟慧觉神僧扯些这个话题。


今日是辩法,那他就辩到底。


说其他的,有何意义?


看着许清宵丝毫不近人情,慧觉神僧不由叹了口气,但很快他双手合十,望着许清宵道。


“第三题,老衲输了,不过今日能见许施主觉悟智慧相,老衲虽败犹荣,倘若能接引许施主抵达彼岸,即便是今日全输,老衲也心甘情愿。”


慧觉神僧开口。


他满脸的悲悯世人,望着许清宵,如此说道,显得慈悲为怀,阿弥陀佛。


只是,此话一说,让人有些莫名感到恶心。


许清宵念出金刚经,虽然只是一小段,但也是佛祖真经,理论上来说,许清宵的智慧无双,光是拿这一段金刚经,许清宵说自己是佛门第一。


也没有任何错。


然而,慧觉神僧竟然还要强调,许清宵是佛门八部天龙,这还当真是令人作呕。


真要说,许清宵自称佛祖转世,也不足为过。


最起码,金刚经在这个世界,乃是无上真经。


但这就是西洲佛门的手段,打不过你,就恶心你,打得过你,就是妖孽还不伏法?


不过,就在此时,许清宵突然开口。


“何处是彼岸?”


声音响起,是许清宵的询问。


但这不是许清宵出题。


出题的人,依旧是慧觉神僧。


他愿意接引许清宵去彼岸,那许清宵顺势开口,让其以彼岸为题。


此话一说,慧觉神僧不由一愣。


没想到许清宵居然玩这招?


只是愣了愣,慧觉神僧深吸一口气,看着许清宵道:“极乐为彼岸。”


这是他的回答。


极乐世界,为彼岸。


“错。”


然而下一刻,许清宵直接出声。


“何错之有?”


慧觉神僧望着许清宵。


“极乐非彼岸,彼岸既极乐。”


许清宵开口,给予回答。


慧觉神僧的意思是,极乐世界,是彼岸。


然而许清宵不认为极乐世界是彼岸,而是认为彼岸是极乐的,但极乐世界,并非彼岸。


两者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顺序调换一番。


可实际上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慧觉神僧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彼岸,可许清宵认为,彼岸之处是极乐,但并非是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新的辩题。


何为极乐。


慧觉神僧摇了摇头,看着许清宵道。


“我佛有曰,极乐世界,有法门万千,佛光无尽,地涌金莲,天花乱坠,有佛乐洗涤内心,有佛法开启智慧。”


“瀑布银河,古树参天,到达彼岸,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不朽不灭,不嗔不怒,无有七情,无有六欲,金刚护法,神兽盘坐,聆听佛祖经文,可享永世极乐。”


“此乃为极乐世界。”


“也是彼岸。”


慧觉神僧开口,他否认许清宵的观点,认为极乐世界,就是真正的彼岸,在哪里人们没有任何烦恼,也没有任何病痛,可以聆听佛祖诵经,享受真正的极乐。


人们听到这番言论,莫名对极乐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不朽不灭,不嗔不怒,令人向往。


“错。”


可是,许清宵再次否决对方言论。


“此界不为极乐。”


许清宵摇了摇头。


这话一说,慧觉神僧有些恼怒了,不仅仅是他,八百辩经僧也有些恼怒了。


佛门极乐世界,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佛门真谛,佛门弟子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往生极乐。


享受无忧无虑,享受极乐之乐。


否则的话,他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是为何事?


许清宵一而再,再而三否定极乐,这是动摇他们的佛本,也是动摇他们的佛心。


令他们极其不悦。


一时之间,慧觉神僧望着许清宵,缓缓开口道。


“那敢问许施主,何处为极乐?”


慧觉神僧没有急着否决,而是想听一听许清宵的回答。


你说极乐世界不是极乐,那什么地方是极乐?


“人间便是极乐。”


许清宵回答,没有任何犹豫。


但此话一说,八百辩经僧不由露出嗤笑之相,慧觉神僧更是长长叹了口气。


饶是京都内的仙门,以及百姓们,再听到这个回答之后,也不禁沉默了。


他们虽然不懂佛法,但他们也知道,人间算什么极乐啊。


“阿弥陀佛。”


“许施主,你还是着相了啊。”


“你身为儒道半圣,又是大魏王爷,更是武道入圣,可以说你身上的任何东西,单独拿出来,都是常人一辈子无法奢求之物。”


“对你而言,人间是极乐,是因为你看不到人世间的悲苦,你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你被世俗遮掩住了智慧。”


“人世间,是苦海,世人都在苦海之中挣扎,极乐世界是彼岸,肉身囚禁住世人的佛心。”


“唯独脱离了肉身,明白了智慧,才能正觉,踏上彼岸之桥,入极乐世界,抵达彼岸。”


慧觉神僧给予回答,这是佛门根本,也就是最著名的苦海说。


倘若这个被推翻的话,就等同于是推翻佛门一切之根本。


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尝试推翻佛门根本,但皆然都失败了,这个理论佛门是经过无数年的推敲,自我圆补,形成真正的无解之题。


故此,慧觉神僧不认为许清宵能推翻佛本之说。


第四场辩法,佛门也总算是扳回一局了。


不仅仅是佛门弟子如此想到,实际上各方关注的势力,也已经认定,许清宵这次辩法只怕要输。


人世间是苦海。


不仅仅是佛门是这般想的,仙门的道理也是这般。


只不过,佛门是苦海,仙门是红尘。


脱离苦海,脱离红尘,才可得道。


许清宵却说人世间是极乐,完全就是违背两者道理。


可就在此时。


许清宵的声音响起了。


“世间为苦海红尘,抵达彼岸,超脱自我,享人间极乐。”


“可何为极乐?无七情六欲为极乐?无忧无虑为极乐?佛祖诵经为极乐?”


“天地之间,阴阳共济,有阳才有阴,若无悲怎知乐?若无情怎知苦?若无爱怎能知悦?”


“世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炽盛。”


“此为苦海红尘,可却明悟,八苦为乐,便为极乐,彼岸在脚下。”


许清宵开口,他并不认为无忧无虑便是极乐,石头也无忧无虑,无有情感,这是乐吗?


人没有七情六欲,还是人吗?


超脱一切,没有了人性,这是佛,不是乐,这种存在是削减世人烦恼。


佛不需要太多。


佛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信仰,佛为世人扫去烦恼,并不是让世人全部化佛。


那样的话,这世间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只是此话一说。


慧觉神僧笑了,望着许清宵道。


“如若按照许施主之言,八苦为八乐,人间既极乐,脚下既彼岸,如何做到?”


慧觉神僧开口。


许清宵说的这个理论没问题,实际上也有人提出过这个理论。


没有七情六欲,还算是什么极乐?


可问题是,提出问题,你要解决问题啊。


不能说提出来就行?


你说七情六欲是快乐的,这个没问题,可八苦你怎么解决?


生老病死,你无法解决。


佛门极乐世界,可以解决,只是你不能有七情六欲。


有失必有得。


也符合天理。


如此,慧觉神僧算是拿捏死了许清宵。


许清宵提出这个问题,他并不在乎,说出这个道理,他也不觉得什么。


解决问题,才是辩法的核心。


你自己都解决不了,那你说什么?佛门有解决之法,有超脱之法。


所以这次辩法,无论如何,他都能赢。


可就在此时。


许清宵沉默了。


他望着天穹,思索着一些事情。


人生有八苦。


一苦为生苦。


世间是苦海,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的本源便是活着,所以当人出生时,便是嚎啕大哭,而不是喜悦。


二苦为老苦。


所有的美好,逐渐凋零,一切的一切,终将会老去,每一天都在变老,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生。


三苦为病苦。


病痛折磨,苦不堪言。


四苦为死苦。


死亡不会带来痛苦,但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胜过痛苦。


试问一下,夜深人静时有没有想过,死后的世界是如何?


若有阴曹地府,是一件好事,可若是没有阴曹地府,没有轮回之说,你死后,一切的一切彻底消失,这种还算是好的。


倘若你死后,你的意识还在,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无法与任何人言论,只有意识长存无数年,这才是真正的恐惧。


爱别离之苦,求不得之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


这些苦,汇聚如海洋,让人不断挣扎。


八苦之下,众生哀嚎。


如何破解?


佛门给出的答案,是极乐世界,抵达彼岸。


忘却一切烦恼。


忘却一切事物。


没有了七情六欲,没有了人性,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将空洞。


就如同一块亘古不变的石头一般,对它来说,没有什么痛苦不痛苦的,因为他没有了一切。


可就在此时。


许清宵缓缓伸出手来。


他捏出法印。


慧觉神僧看着许清宵,眼神当中有些好奇,不知许清宵这是做什么?


八百辩经僧也十分好奇,不明白许清宵这是在做什么?


不仅仅是他们,整个大魏京都。


皇宫内的女帝,六部尚书,满朝文武皆然好奇。


天地文宫内,王朝阳也不禁皱眉,他也十分好奇许清宵这是在做什么。


七大仙门弟子,齐齐望着许清宵。


京都百姓们,也十分不解。


唯独酒楼当中。


慧心神僧,望着许清宵莫名想到了什么。


“世间八苦,化为苦海。”


“今日吾传彼岸之法,为世人超脱彼岸。”


许清宵缓缓开口,他法印端庄,模样神圣,声音也缓缓响起。


“自取自心,觉困取幻有,幻有牵心识,分别有生灭,生灭续无明,无明成世界,诸法唯心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许清宵的声音,逐渐洪亮。


这又是金刚经。


但却是金刚经中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一切皆梦幻泡影,世间的一切,都是云烟,不可执着。


无论美好与悲伤,皆然转瞬即逝,正所谓去似朝云无觅处。


莫要过分追求,也莫要过于执着。


刹那间。


一道无与伦比的声音响起。


这道声音,不是许清宵传来的。


而是许清宵身后的法相凝聚而出。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古老的声音响起,这是真佛的声音。


这声音,传遍整个中洲。


而许清宵身后的佛陀身影,更是在这一刻,彻彻底底化作真实的古佛。


轰轰轰。


这一刻。


整个西洲,所有寺庙瞬间爆发出恐怖的佛光,浩瀚无比的佛音之声,响彻整个西洲一切。


“这不可能。”


“这不可能。”


“这是真佛法印,这是真佛法印。”


西洲之中,有一道无与伦比的声音响起。


是一名枯坐老僧,他在这里枯坐百年,被西洲僧人视为即将证道的佛。


地位极高,佛法高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天竺寺伽蓝神僧的地位还要高。


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刹那,他睁开了眸子,浑浊的目光当中,露出无与伦比的震撼之色。


这是三法印。


佛门至高法印,是鉴别真佛与伪佛的唯一标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代表着三重境界。


唯独达到三重境界,便是真佛,若没有达到这三重境界,便是伪佛。


许清宵捏三法印,道出佛法真谛。


引来真佛显世,为他加持无量佛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便是许清宵对八苦的解决之法。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梦幻泡影,不可过度追求。


世人要明白,诸法无常,即可脱离苦海,脚下便是彼岸。


此时此刻。


一道更加震惊的声音响起了。


“看。”


“你们看。”


“许清宵脑后,出现了佛门智慧轮。”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刹那间,无数目光看了过去。


的的确确。


许清宵脑后竟然出现佛门智慧轮。


如彩虹一般,亦如金色,璀璨无比,一重一重,有足足九重智慧轮。


“这。”


“这。”


“这不可能。”


慧觉神僧身子都颤抖了,这一幕,让他感到无与伦比的震撼,比真佛出现还要震撼。


佛门智慧轮。


这代表着智慧。


一重智慧一重天。


四大神僧,也不过是六重佛轮,伽蓝神僧是七重。


许清宵有九重。


可真正恐怖的不是这个。


而是,许清宵不是佛修。


他体内没有一点佛法。


他们是修练佛门之法,凝聚出来的,许清宵的智慧佛轮。


两者的区别,相差十万八千里。


而且九重代表着是正觉。


许清宵是佛陀正觉。


这一刻。


大魏京都中,一朵朵金莲,从地面涌出,一片片花朵,自天穹洒落。


西洲当中。


伽蓝神僧彻底愣住了,并不是因为这智慧佛轮,而是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