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七十一章 试硬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李耀武等人又风尘仆仆赶回营田司。


途中,陈秉文以自己为李耀武头号心腹自居,问李耀武节帅最后所说可否能让他知晓。


李耀武屏退左右,自是没加隐瞒全盘告知。


陈秉文听后,感慨道:“百余年来,灵州军民已饱受战争之苦。现三军不肯为其家事用命,奈何!”


李耀武低头不语。


……


李耀武刚回到营田司衙门,见巡官黄志渠带着一位工匠在等候。


李耀武记得,这位工匠正是自己前几天在新三堡看到的那位负责制作硬弓的大匠。


工匠行礼道:“刘万程见过将军!”


李耀武点点头,请两人坐下后,说道:“巡官,已有月余没见到您老了,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可否寻到宝贝?”


自从月前李耀武说了灵武县西北可能有铁矿后,黄志渠亲自带队组建队伍前去探寻。


黄志渠尴尬道:“将军,古人说隔行如隔山,半点不假呐。我已差人去外地寻找大匠过来帮忙踏勘。这次是判官唤我回来,为秋收后修建新堡选址,刚好碰到刘大匠要找将军。”


李耀武心想,是自己之前把寻铁矿想的太简单了,贺兰山下本就人烟稀少,灵州本身又缺乏铁矿,又不能发动群众,光靠专家去寻,也不知道找到何年马月去了,原时空也只是听说宁夏石嘴山与中卫等地有点规模铁矿。


李耀武说道:“辛苦巡官了!探寻铁矿之事以后再商量吧。你先去跟贾判官沟通下,我们先卖些马匹,再卖个几百件棉大衣,多换些生铁回来,我有急用。我们擅长种棉花、纺织棉大衣,还是做我们擅长的事吧。”


黄志渠应诺,并让工匠打开一个狭长的木盒。


李耀见里面是一把精美的硬弓,喜道:“刘大匠,就成功了呀?效果如何?”


工匠道:“此弓按照将军的指点制作,特点是大尺寸、反曲大弓梢、拉力大。比普通的弓身重很多,用的箭矢长1米左右,比普通的箭矢60厘米长的多,且重1.5倍。它的优点是稳和准,箭矢穿透力强。缺点为需士卒臂力大才能拉开,且制作慢、射速慢、射程短。”


李耀武点了点头,带着黄志渠、刘大匠等人前往军营秘密试弓。


经李耀武、李延忠等人测试,反曲硬弓30步(15米)洞穿铁甲,50步(25米)能穿透铁甲。


李耀武拉弦相对轻松,李延忠开的十五次已手臂发麻。李耀武又令常备中都士卒前来检验测试,得出反曲硬弓有效射程200步左右(100米)。当然,臂力强者能射的有效距离更远。总体说来,有效射程比现在军中制式的单体大梢弓短了三成,但威力与精准率倍增。


常备中都士卒中,出身灵州的军民大多世代从军,从小习武,张弓的次数多与命中率高。军中羌人出身者,也从小骑射,臂力强于常人。军中流民出身者,虽从军后经常训练,但大多开硬弓有点勉强。


李耀武也正因为考虑到,灵州才经过百余年战争,军民世代从军,崇尚习武。比如说李耀武自己家中,妻子吕方仪、妹妹李灵儿两位女子都能骑马射箭,巾帼不让须眉,更何况家中三个成年男性,父亲、弟弟和自己全都入伍。军中的羌人也同样从小习骑射的实际情况,才决定推广硬弓重箭。


万事俱备,尚缺盔甲。没有盔甲保护的硬弓重箭部队,射击距离与速度都弱于对方,出门只能被虐。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铁没辙。


李耀武私人掏了20两银子赏了大匠刘万程,并让黄巡官报判官予以重赏重用。要求兵器署按此弓标准批量制作,另再造少量张力再强三成的硬弓供军中勇士选用,造少量张力弱两成的硬弓供臂力稍弱的士卒使用。


并要求常备都将校士卒,均以能开标准硬弓为必要条件。


从军营返回衙门时,黄志渠请示道:“将军,现营田司八堡已有军民八千余户,堡中显得拥挤,需早做打算。我已跟判官沟通,建议秋收后,在灵武县城以南,干渠汉延渠与唐徕渠之间的支渠附近新建新九至新十一共三堡。”


李耀武摇了摇头,对自己的忠实粉丝道:“巡官,收胡屯牧政策已取得战略性胜利,羌人已占三分之二,需放缓脚步了。一是需进一步融合华夏民族,打好根基。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呐。二是再这么冲下去,人口很快就要超过灵州户籍了。”


黄志渠忍不住吐槽道:“可迟早还是会超过的呀。”


李耀武无奈笑了笑,说道:“巡官,我的想法是,这次就只新建两个堡,共十堡,十全十美嘛!数字也吉利。另外,鉴于新三堡作坊过多,在北面再扩建一下,并将营房转移至新区。你看如何?”


黄志渠心想,这也等于新建两个半堡了,收胡屯牧政策收紧后,也应勉强够用了,便应诺告辞而去。


……


九月上旬,秋收进入尾声,判官贾江总算能稍微歇口气。李耀武准备召集营田司众文武议事,相关议题涉及的各曹主事列席。


因李耀武主要精力在抓军事,且经常是一抓到底,行政事务便成了甩手掌柜,仅把握大体方针政策。造成了参军杨连吉经常无所事事,判官贾江却是千辛万苦。


这次议事议题有三,一为听取秋收情况,二为修建新堡,三为扩招常备都。


首先,众人听取了户曹主事汇报的秋收及各项开支情况。


其次,工曹主事汇报新建新九堡、新十堡及扩建新三堡的方案。因事前有过沟通,李耀武予以同意。


最后,是关于常备都扩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事问题均为最为敏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耀武听取了众人发言。


同意以原来的左右前后中五都十队为骨干,每队扩编为一都,共为十都。按左一、右一,至左五、右五排序。


建议将原十队队长统一提拔为副都头,经考核不能开硬弓者调往各营。空缺的五个都头从五营各都头中考核后平调。


决定将驻牧区的原右都人马召回,统一集训,再各都轮流驻牧区,以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李耀武考虑到营田司常备军扩充到一千人后,且已重视收集诸羌部落情报,基本上已不惧个别部落的攻击。


关于扩充的五百常备都士卒,李耀武一向都是亲自把关审核每一个,同意大家所提主要从羌人正辅兵中招募,人数不低于三百。正辅兵招募也以羌人为主。


……


次日,李耀武将判官贾江、参军杨连吉以及灵武县令吴立南、县丞黄依仁、县尉陈汉才一同请来营田司衙门二堂议事。


主要是请县里协助维修子城,并迁徙子城中的居民,令参军杨连吉具体负责。


灵武县城原本是一座兵营,驻军增多后升为县城,军营子城在城南占地极广。李耀武刚进驻子城时,也没有要求原居民搬走。


对于李耀武提出的要求,县令吴立南满口答应。


一是因为李耀武现兼任灵州司马,是其顶头上司;二是县城人口稀疏,营田司衙门进驻前,全县户籍人口才两千户左右,军府中已有人多次提议废县为镇,且现在还居住在子城的多为衙役,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