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七十八章 横城渡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灵武县胡地城。


李耀武收到灵州城中传来的情报,夏州与盐州联军共五千步骑已誓师往营田司杀来,心中大为紧张。这可是五千正规部队,可不是营田司之前遇到的羌人引弓之民。不过万幸的是,定难军主力已返回夏州。


李耀武令各屯军民进入堡中,靠近黄河各堡安排哨兵巡逻,又令除新一、新二、新四、新五堡外,其他六营负责人各率五百精壮即刻前来胡地城集结。因新一堡至新五堡为靠近黄河,防御任务重,所以其中四堡不抽调士卒,但新三堡离灵武县城近,所以统一集结。


现在的营田司不缺兵,自从李耀武颁布了《授田令》,营田司中军民纷纷报名参军。经兵曹统计,营田司现已有士卒一万余人。


营田司总共才九千余户人,却有一万余士卒,比例高的吓人。其中,有些户是多人报名,还有就是新招募了部分羌人。


但李耀武只令各营挑选五百精锐却是有苦衷和原因,一方面是各堡需留士卒防守,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营田司装备奇缺。这次对阵的可是夏、盐联军,敌人属于正规军,虽然披铁甲的比率低,但至少都有皮甲。皮甲虽然防御力差,可好歹还是能防流矢。如果皮甲都没有,那不是跟农民军没区别,带过去作战那绝对是对营田司军民的生命不负责任。


军府拨付营田司常备都一千士卒的有皮甲、弓箭、长刀等制式装备,加上营田司近几年以来共制作了四千余套皮甲,现有皮甲共五千余套,已发放新一堡至新五堡各五百套皮甲。另有棉甲一千五百余套。


日前,李耀武鉴于营田司存在根本没有刀盾兵的严重缺陷,已令工匠与民众日夜赶制楯车五十余辆,以用于战场上掩护己方士卒。


太阳西斜时,营田司士卒在灵武县胡地城子城中集结完毕,共有精壮士卒四千五百余人,其中骑兵二千五百,步兵二千,二千步兵中长矛手与弓箭手各半。


按营田司冬训及结合唐朝以来的行军惯例,李耀武将士卒临时编为七军。李耀武亲领中军,参军杨连吉充任行军司马,中军由常备十都以及从牧区中精选五百能开硬弓的羌人组成,为全军精锐,具为骑兵且披棉甲;细封仁贵充任左虞侯,本部五百士卒为左虞侯军,曹达洪充任右虞侯,本部五百士卒为右虞侯军;细封仁荣充任左押衙,统本部、往利都孟两部共一千人;王铁良充任右押衙,统本部及孙安定部共一千人。


傍晚时分,李耀武收到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为定远军虞侯吕方勇率定远军步骑一千赶到助阵。


定远军使李匡宾刚收到灵州事变的消息,听闻营田司已起兵后,即召集定远军将校也商定起兵,准备南下与营田司汇合。但随后听闻李耀武自称灵州刺史,自以为资历远比李耀武老,心中不愿再南下做小。


经吕方勇的斡旋,在李耀武承诺表其为警州刺史后,李匡宾看在李耀武对自己一向恭敬,且其父亲跟自己是生死之交的份上,才同意改由吕方勇率定远军主力南下。


坏消息便是,对岸的船只、羊皮筏子都被拖上了岸,夏、盐联军随时随地便会渡河。


李耀武令杨连吉召集城中各营负责人到中军帐中,一为热烈欢迎定远军兄弟的到来,二为商议对策。


对策首先是围绕半渡而击展开。


半渡而击出自于《孙子兵法》,就是说要趁着敌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此时敌方最为脆弱,因为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歼灭在岸边。而如果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这么容易了。


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号称仁义而不肯半渡而击楚军,结果等到楚军列好阵势,大举进攻,宋军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轮为历史笑话。相反,楚汉之争时,韩信半渡而击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全歼二十万楚军主力,一战而奠定了天下大局;三国之时,马超半渡而击曹操,打得曹操狼狈而逃,若不是虎痴许褚拼命救驾,曹操早已魂断黄河。


然而,黄河在进入青铜峡后,水面变得非常宽广,又水流缓慢,长达数百里均适合渡河,且敌军总共才五千步骑,渡河也只顷刻之间。


军议认为,决战近日即将到来,敌人渡河大概率将在青铜峡至怀远县百余里中,需重点防守新一堡至新五堡沿线的渡口。


……


数日后的一天夜晚,灵州回乐县城以北百余里外,扎着南北两座营帐,正是夏盐联军驻地。


却说联军出城前的军议上,商量了如何渡河事宜。


韩瑜心中根本就瞧不起营田司的一群农夫,非常自信的认为只要自己大军一到,李耀武等人肯定会跪地求饶,建议直接在回乐县城附近渡河,一来附近船只多,能快速组织军队过河;二来能就近得到补给。


夏州主将李彝敏却坚决反对,经了解营田司在青铜峡、灵武县、保静县一带堡垒众多,绝无可能无声无息过河,有极大风险被人半渡而击,认为应谨慎往北从上游怀远县附近渡口登陆。


韩瑜认为,怀远县在定远与灵武之间,定远军使李匡宾跟李耀武一样,都属于韩璞亲信,十有八九也已经叛乱,在怀远渡河,万一被叛军侦察发现,就很有被南北夹击的风险。


李彝敏却对定难军轻骑十分自信,不认为对方屯田的哨兵是自己的对手,怀远县附近亦水流平缓,将士可浮马渡河,不需要大量的船只,半点也不惧被南北夹击。


最终,韩澄拍板同意李彝敏的意见,并征召两千民夫随军运输粮食。


起初,韩澄也同韩瑜的想法一样,认为五千大军前去营田司平乱那是狮子搏兔、杀鸡用牛刀,没必要再大费周章,直接平推过去就成。


李彝敏率军出城后,前二日每日仅走二十余里,引杀了大量营田司哨兵。第三日时却抛弃了民夫,令士卒带五日口粮与搜来的数十个羊皮筏子拆下来的羊皮,急行军七十余里,已越过秦、隋时的灵州长城,长城外已是一片荒凉,河对岸已是过了灵武、保静两县,已属怀远县地界。


这天夜晚,北营夏州军的中军大帐中,李彝敏正与韩瑜、罗升之商议具体渡河细节,决定明日三更埋锅、四更造饭、五更出兵,由夏州军率先渡河。


夏天北方天亮的早,五点时天已亮,夏盐联军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找了一处河滩较硬的地方渡河,此处又叫横城渡口(今黄沙渡口)。


李彝敏亲率数百夏州步兵先乘羊皮筏子过河建立防线,再令骑兵浮马过河,顷刻之间,三千夏州军已全过河。


横城渡口地处怀远县城东偏北方,虽还在营田司军的防线内,但已不属重点防区。


当营田司哨兵发现敌人时,敌人大部已过河,急忙回去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