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宋文魁 > 第191章 分派任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祯忽然说道:“会不会太残忍了?总要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官家,一家人哭,强于一地百姓哭。”


张唐卿刚说完,刘娥立刻说道:“予同意。”


枢密使张耆跟着说道:“臣同意。”


随即,就是吕夷简表态同意。


李迪在犹豫中,也点头同意。


张唐卿又问道:“灾民人数是多少人?”


张唐卿一问完,众人大眼瞪小眼,人数?还没数呢。


“张爱卿,还有无数灾民正在路上,预计三天后会大规模集中到来,到时候才能数的清楚。”,赵祯解释道。


张唐卿没在人数上继续纠缠,大不了一会安排人去探查一番。


“朝廷的救灾款项是多少钱?”


吕夷简说道:“一百万贯,和永丰仓二十万旦粮食。”


李迪解释道:“今年朝廷财政压力很大,只能勉强挤出一百万,如果不够,老夫家里还有点积蓄,你去老夫家里拿即可。”


刘娥说道:“予手里还有几十万贯积蓄,如果不够,爱卿来取。”


赵祯很穷,不敢表态。


“臣请把明年兴修水利、修缮城墙、整修官道的费用,一起调拨给指挥部,臣立下军令状,如果明年开春完不成任务,臣请辞。”


以工代赈,主要就是把本来应该官府出钱和征调民夫兴修水利等活计,全部让灾民来干,既能完成任务,又给难民找了一口饭吃,一举两得。


“准了,李爱卿,你去落实。”


“臣遵旨。”


张唐卿盘算了会说道:“臣需要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帮助,还有开封府的衙役,以及三衙禁军。”


刘娥想都没想,“李迪,你去安排,程琳,听到了吗?”


“臣遵旨。”


随后,张唐卿又把需要的人,一一点了出来,李迪等人当堂同意。


最后,程琳在开封府腾出了一座偏院作为灾民安置指挥中心的办公地点。


张唐卿跟着程琳去开封府的路上,疲于应付程琳的各种问话,但程琳的表情中并未透露出多少亲近之意。


张唐卿能猜到程琳的心思,因为程琳和王曾不是一路人,所以,程琳对王曾的女婿,也不会显得多么亲近。


程琳从知益州任上,一跃成为权知开封府,为何?当张唐卿不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历史上,程琳是进献《武后临朝图》的奸贼。


虽然刘娥没同意学武则天,但内心肯定是非常喜欢程琳这种臣子,火箭般的提拔就很能说明问题。


等张唐卿进了开封府时,国子监直讲赵师民已经在开封府等着了。


赵师民一板一眼的向张唐卿行礼,“下官国子监直讲,率国子监监生及太学学生前来报到。”


太学,乃是宋仁宗继位后才设立的学校,乃是大宋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所以,赵师民能代表国子监和太学过来。


张唐卿赶紧拉住赵师民说道:“师公,你这是要折煞小子了。”


赵师民一板一眼的说道:“公事上不讲私谊,你是处置使,老夫被派来听差,规矩不能破。”


张唐卿还要说话,门外又来了人。


“下官开封府军巡使徐良,见过处置使张大人。”


军巡院,乃是负责开封府治安管理的队伍,隶属于禁军,但又受开封府领导,相当于现在的武警部队。


军巡使,乃是军巡院的一把手,官职不高,正八品小武官,但是权力极大,可以说,开封府的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都要给军巡使三分面子。


这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乃是徐良这个人。


只见徐良三十多岁,身高应该超过了一米八,比张唐卿还要高一些,和种世衡差不多,眉毛修长,齐齐的垂在眼角两侧。


等他过了五十岁时,估计眉毛都要白了。


“徐巡使请坐,人还没到齐。”


“下官不敢。”


嘴上说着不敢,但徐良还是大大咧咧的坐下了。


随后,富弼、孙敬雪、刘广元都来了。


户部派来了个小吏,只不过是象征性的过来听听差,因为户部的权利,几乎都被三司拿走了,所以,户部来不来都行。


三衙那边的来人,名头很大,也是张唐卿的老熟人。


承恩侯,侍卫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刘美。


刘美一直和张唐卿不对付,他不想过来听张唐卿指挥,奈何政事堂和枢密使张耆联合给他下了命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过来听差。


刘美随便拱了拱手,“本侯过来听候处置使大人差遣。”


张唐卿摇头苦笑,政事堂不嫌事大?非要把刘美派过来。


“承恩侯客气了,咱们一起办差,只要把灾民安置好了,我等都是大功一件。”


“但凭处置使差遣。”


张唐卿知道,灾情如火,片刻耽误不得,每耽误一刻,都有数十人死去。


“徐良听令。”


“下官在。”


“立刻安排人去探查正在路上的灾民情况,包括人数、大部队抵达开封府时间。”


“得令。”


“承恩侯刘美听令。”


刘美松松垮垮的站起来,随便拱了拱手,“刘美听令。”


“即刻安排禁军,在开封府四周各开辟一块空地,等待大批流民到来。”


张唐卿说完,还递给了刘美几张纸,“这是安置灾民的窝棚样式,你们步军司要在三天之内,挖好五千个地窝子。”


地窝子,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辽国和西夏就有不少牧民采用这种方式御寒。


“得令。”


“赵师民听令。”


赵师民立刻站起来,“赵师民听令。”


“立刻安排国子监监生和太学生在开封府内统计流民,劝说流民全部去外城居住,凡是帮着步军司挖地窝子的人,每人每天一斤口粮。”


“得令。”


“孙敬雪听令。”


“即刻带人去永丰仓交接粮食,并负责所有口粮发放事宜。”


“得令。”


“富弼听令。”


“即刻和开封府各县对接,清查所有水利工程和城墙修缮工程,哪些需要整修,一一统计清楚,三天内完成。”


“得令。”


“刘广元听令,带领御史巡视全城,凡是有敢害民虐民之人,一律弹劾,必要时,可行军法,徐良派人跟着刘御史。”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