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宋文魁 > 第812章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s://www.qitia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部尚书胡拱之亲自去问了军器监,确实有,承载量是浮桥的一百倍。你说,工部的颜面何在?”


“使相如何说?”


“使相也不知道军器监有此利器,这不,因为一个小知县的奏本,工部和户部正在重新核定今年的浮桥建造计划。”


刘滋愣住了。


“霖苍,咱们都老了,在孩子们眼里,咱们都是文盲了,所以,要学习啊,使相曾经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前学的十三经,都快成摆设了。”


庞籍说完,还不忘了指了指他书桌上的《算学初探》。


刘滋不淡定了。


第二日,刘岭带着一百多个十几岁的孩子出现在吏部,吏部的吏员把所有举人的档案搬出来,孩子们你一份,我一份的统计起来。


到了下午,孩子们拿出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大宋举人分布图。


刘岭趾高气昂的看着刘滋,希望刘滋能表扬表扬他。


可刘滋哪有空管这个小屁孩?他被刘岭统计的数据震惊了。


“你是说,大宋的举人,过半数超过了三十岁?”


“这还能有假?”


“可我看到的都是青年才俊啊。”


“因为一甲几乎没有年龄大的,你们只关注一甲。”


“却是为何?”


“天资聪明之人,年纪轻轻的就能中举,只有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才会屡试不第,慢慢年龄就大了,即便有一天中举,不过是侥幸碰巧而已。”


忽然,刘滋想起来,好像这一科,张唐卿家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中了进士副榜,这不成了玩笑了吗?难道,使相要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


刘滋眼珠子一转,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给了刘岭一百贯钱,让刘岭带着同学们去吃酒,刘滋立刻写起了奏本。


刘滋很好的抓住了张唐卿的点,奏本中,建议五十岁以上人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尚书左丞李昭玘不敢做主,就批示了原则上同意,请左仆射阅示,并建议在政事堂会议上提议。


政事堂都承旨李文进看到李昭玘的意见后,立刻把这件事列入了每五天一次的例会,并将奏本大体内容抄送给了政事堂所有成员。


张唐卿看到后也是一阵懵逼,刘滋这老小子什么时候转性子了?不过数据做的很漂亮。


秦奋听张唐卿夸刘滋的数据做的好,笑着说道:“使相还有所不知吧,这可不是刘吏部做的,是刘吏部的孙子带着大学的同学做的。”


张唐卿哈哈笑了起来,“我记得刘吏部的孙子叫刘岭?”


“是。”


“哎,一转眼,这帮孩子也到了该科举考试的年龄了,不过,再耐心等两年吧,下一科,大学将会大放异彩。”


秦奋暗暗记住了张唐卿的话。


不过,张唐卿觉得刘滋这种一刀切的法子太过霸道,可能会引起士子的抵触,最好采用一种温和的态度来解决这件事。


政事堂例会上,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关于吏部的奏请。


众人都发表意见后,纷纷看向了张唐卿。


张唐卿说道:“一刀切的办法,并不是最合适的法子,我建议,采取逐步淘汰,妥善安置的法子。”


李昭玘忙问道:“请使相示下。”


“从下一科开始,禁止四十岁以上者参加会试,但可参加府试,取得举人资格,可在本府内异地安置为公人,再下一科,禁止三十岁以上者参加会试,取得举人资格,本府内异地安置为公人,可以着为永例。”


张唐卿的法子很简单,我们不是一下子把你推出去,而是采取逐步安置的法子,如果朝廷给你提供了一个吃皇粮的岗位,你还要闹腾的话,朝廷再出手惩治,估计没人敢闹腾,即便闹腾,也不得人心。


忽然,王随抓住了张唐卿的核心。


“使相想把公人纳入朝廷管辖?”


“如今公人素质不高,他们的见识已经无法适应大宋的发展,何况府县内公人定员数量一下增长了两倍,为了防止滥竽充数,最好是让举人们填充公人的空缺。”


“这倒是个好法子,我们御史台那边接到最多的举报,就是举报押司及公人,如果能提高一下公人的素质,我双手赞成。”


李昭玘等人纷纷表态支持。


冯元问道:“这一科的怎么办?”


“请吏部遴选三十八岁以上者,全部补充到县衙公人之列。”


“如此倒是可行,万一对方拒绝这种安排怎么办?”


“先礼后兵,个别人翻不起大浪来。”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政事堂都承旨李文进参加了这次会议,快速把大家的意见写在了刘滋的奏本上,一会要直接送到翰林院。


经过磨合,大家慢慢熟悉了新制定的朝政运行制度。


时间已经到了大宋景祐六年的夏天。


张唐卿的忙,已经超越了常人的忙碌。


大宋要重新制定税率的消息,瞬间传开,无数商人翘首期盼,希望官府能开开恩,把税率降一降。


只有一部分有识之士才明白,只有大宋越来越重视商税,商人的地位才会被空前拔高。


但颁布之后,伴随着新版《大宋税律》出台,还有一份《景祐寄禄格补充条例》,大家傻了眼。


商贾之家,不得在本地为官,否则必须析产。


析产,就是分家。


官员想在本地为官,则必须和商贾之家分家,这是为了防止官商勾结而想起来的办法之一。


只有到了中枢这一级别之后,才不会受到这个限制。


何谓中枢?就是三省六部、九寺七监、枢密院、翰林院及其下属机构,面向全国的官员,才不受这个限制。


像是包拯以前要求回老家照顾父母的那种做法,已经不符合新规定了。


这点倒是能接受,不在本地为官,对大多数人来说反倒是好事情,毕竟本地四处都是熟人,要是有亲戚请托到自己身上,还真不容易拒绝,除非你要做一个孤家寡人。


但另一条,则让人愤愤不平。


“职事田转变为银钱发放?不再以免税的职事田为主?”,王拱辰拿到补充条例后,仔细研究了半天,忽然发现,条例中对百官伤害最大的,就是这一条。